明明能創造1億票房,就因為相互較勁,相互拆臺,最後整個黃金檔只能創造8000萬的票房。
平白的蒸發掉了2000萬。
可那幫電影行業的大佬就好像看不見一樣,還因為自家公司出品的電影壓了同行一頭沾沾自喜。
還有就是搶演員。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製作成本成倍的增加。
演員可以坐地起價,原本片酬100萬,現在可以叫價500萬。
製作成本增加,製片方的收益自然會相應的減少。
這一現象如今在內地已經有了苗頭。
昨天王忠君就曾和顧北說過,去年華藝兄弟本來已經談好了一個女演員,雙方就差籤合同了,可這個訊息不知道被誰給洩露了。
結果就是,有一家和華藝兄弟不對付的公司,派人找到了那個女演員,以明顯高出市場價格的錢,將那個女演員給搶走了。
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人家已經習慣了拿500萬的片酬,等到以後再想用200萬去請,人家能願意?
這種風氣如果不是及時遏制的話,前世那種天價片酬事件還會上演。
當一部影視劇作品的大部分資金都花在了演員的片酬上,還怎麼保證製作水準?
《紅樓夢》和《西遊記》為什麼經典?
就是因為,劇組能將超過九成的資金都用在製作上面。
而上輩子那些滿是流量明星的影視劇為什麼一上線就能召開觀眾的口誅筆伐?
錢都花在片酬上了,製作水平還保障個屁,湊合湊合得了。
而這種現象也直接催生了一大幫娛樂圈巨嬰。
個頂個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全無藝德可言,別說潛心鑽研提升自己的演技,就連臺詞都懶得背,到了片場,張嘴就是“1234567”。
更有甚者連片場都不去,拍一部戲,全程用替身,只有在特寫的時候,才摳兩張圖。
就這還能拿千萬片酬,最後還恬不知恥的說自己就值這個價。
值你NN個纂吧!
針對現在影視圈的亂象,顧北是一丁點兒都沒客氣,直接扒了個乾淨。
“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話,我們這個聯盟成立之後,未來還將對所有演員進行分級,只有達到那個等級,才能享有相應的片酬,堅決不能讓天價片酬這種事氾濫。”
如果說一開始,大家還對顧北發起這個聯盟,存在疑慮的話,聽了顧北的解釋之後,所有人都知道了,顧北這是真的打算要為大家的利益考慮。
說心裡話,面對演員越來越好的片酬,他們作為資方也感到頭疼。
一部戲的投資1000萬,演員就拿走了900萬,這部戲還怎麼拍?
要麼追加投資,要麼削減製作費用,除此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的辦法。
追加投資,勢必會相應的減少資方的收益,而削減製作費用,作品質量就得不到保障,利益受損害的還是投資方。
可是在此之前,他們面對喊出天價片酬的演員,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他們不用,肯定還有別人用,人家根本不缺戲拍。
真要是能統一意見,就再也不用看演員的臉色了。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