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大戰進入了尾聲,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萬歲軍》和《泰坦尼克號》的較量,成了《萬歲軍》的獨角戲。
在票房排行榜上,《萬歲軍》一騎絕塵,《泰坦尼克號》的票房雖然也在上映第35天的時候,突破了一億大關,但此時的《萬歲軍》已經奔著兩億衝鋒了。
票房能突破兩億,這在國內電影市場已經算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這兩天韓三爺每天至少一個電話,沒事也要和顧北聊聊票房的事。
但顧北卻並不滿意,前世《泰坦尼克號》在內地拿到了3.6的票房,《萬歲軍》即便是能在下畫之前突破兩億,照比《泰坦尼克號》還是差的遠了。
但仔細想想,顧北也就釋然了,國內老百姓在電影上的消費畢竟還是很有限的。
剛過上好日子,人們的想法還是停留在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上面。
多吃幾頓好的,多買兩件新衣服,給孩子報個興趣班,或者存錢買房。
能用在娛樂上面的錢,基本上都是從手指頭縫裡擠出來的。
而且,電影的受眾大多還是年輕人,上了年紀的人,沒有多少願意辛苦了一天,大晚上的跑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電視劇難道不香嗎?
所以,與其說《萬歲軍》取得了兩億的票房成績,倒不如說,是《萬歲軍》分薄了《泰坦尼克號》的票房。
畢竟前世《泰坦尼克號》登陸內地的時候,根本沒有能成為對手的存在。
如今有了《萬歲軍》,也不過是佔了情懷的便宜。
但贏就是贏,甭管用了什麼手段,國產電影在和好萊塢商業大片的第一次較量中,就贏得了勝利,至少在表面上,值得慶賀。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萬歲軍》的票房資料公佈出來之後,肯定會進一步刺激資本的投資熱情。
有利可圖,以利誘之。
以前讓資本放開口袋,往這個行業裡投錢,還要拿著藝術來說事,現在就簡單多了,投資電影能賺錢,不信就看看《萬歲軍》,連好萊塢大片都不是對手。
不知道好萊塢大片?
我這兒有份資料,現在《泰坦尼克號》在全球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了。
咱們國產電影比它還牛掰。
你說……
要是咱們也拍一部電影,要是能賣到國外去,能賺多少?
就這麼說定了,你投錢,我來拍,一起賺錢,一起發財。
然後……
聽著有點兒像騙人,但是想要讓電影產業發展起來,總歸還是參與進來的人越多越好,別管是不是騙進來的。
忽悠進來10個人,只要能留下1個,並且讓這個人對電影產生興趣,就能讓中國電影產業壯大一份力量。
11月中,《萬歲軍》下架,本來按照韓三爺的想法,是準備到11月底的。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票房上基本已經沒有什麼潛力了,每天增加那麼幾十萬的票房,對大局也沒有影響,要是再擠壓了其它國產電影的生存空間,更沒有必要。
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又不能指望一部《萬歲軍》。
最終的票房定格在了2.5億。
為此,韓三爺做主,又舉報了一次慶功宴。
在慶功宴開始之前,還安排了記者招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