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煩上節目,做專訪,但是為了電影成績,再不情願也得配合。
和馮褲子一樣,陳愷歌雖然什麼都沒說,可心裡也一直跟張一謀較勁呢。
他是導演系畢業,出身根紅苗正,張一謀是攝影組畢業的,當年兩人都在廣西電影製片廠工作的時候,他拍的那部,張一謀還是劇組的攝影師呢。
此前張一謀憑藉著拿下了柏林金熊,陳愷歌也用收穫了戛納的金棕櫚。
可後來,張一謀的又幫葛尤在戛納封帝。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兩個人就拉開了差距。
今年張一謀更是憑藉著連奪金球和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陳愷歌要說不要紅,那絕對是騙人的。
此前的傳記電影成績差強人意,如今將希望都放在了這部電影上了。
不過陳愷歌也知道,這類題材的電影,想要在國外有所斬獲根本不現實。
所以從一開始,他的目標就是國內市場,他希望這部電影可以打破在去年創造的票房紀錄。
現在顧北又給他新加了一副擔子,要是能在正面較量中,抗住的進宮,也夠在張一謀面前顯擺一通了。
“粗剪已經做完了,現在剩下的就是如何取捨了。”
顧北知道陳愷歌說的取捨是什麼意思。
累計拍攝的素材有十幾個小時,可最終能和觀眾見面的,最多也就兩個多小時。
剩下的都要捨棄,可舍掉那一部分。
這才是最考驗導演的。
對導演來說,拍攝的沒一寸膠片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保留哪一段,放棄哪一段,實在是太難了。
有可能他動動手指,半個月的心血就白費了。
有的演員也會因為他的決定,一個鏡頭都留不下。
“你又不是第一天干這個了,早該習慣了。”
“我可習慣不了,算了,這件事總歸要我來做,你就別擔心了。”
“行,我不管,不過時間上,你可一定得控制好了。”
陳愷歌點點頭:“那艘船的檔期定下了?”
“定了,10月3號,人家老外也惦記著咱們的國慶檔期呢。”
陳愷歌撇了下嘴:“咱們的國慶節,洋毛子跟著湊什麼熱鬧?”
“人家也不是過來幫著咱們慶祝的,是惦記著咱們中國人口袋裡的錢。”
隨著經濟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原先正眼都不願意投過來的老外,現在也開始眼饞中國這個大市場了。
“就不能調整調整?”
話一出口,陳愷歌就知道自己犯蠢了。
人家盯著的就是這個國人的消費季。
“說起來也怪咱們這幫人沒出息,咱們要是能早點兒把國產電影的牌子打到國外,把咱們國內的市場做起來,洋毛子還能惦記著咱們的地盤兒?別說惦記了,他們恐怕還會特意瞭解咱們國內新片的上映時間,躲著咱們呢!”
陳愷歌聞言不禁汗顏,顧北說的沒錯,歸根結底確實是他們的責任。
作為特殊時期之後,新一代的導演,從畢業到現在都十多年了。
都幹了什麼?
拿下了一個金棕櫚,除了這個還有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