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顯擺,這下子滿意了吧。”
這叫什麼話?
聽這意思好像花出去的不是自己家裡的錢似的。
顧北迴到家就跟著陳小旭說了,結果沒想到竟然是這種反應。
“我可沒跟誰顯擺過,這種事瞞得過別人,還能瞞得住……”
顧北朝上指了指,有些話不用明說,懂得都懂。
陳小旭好歹也是個大公司的老闆,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
“可是這麼大一筆錢,你就是全都拿去投資,什麼時候才能花出去。”
要是放在二十年以後,十幾億美金看著挺多,可要是想花出去,還真不是什麼難事。
但放到現在,那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所以我才問你,之前青島那邊和你合作的廠子。”
“你還想做冰箱啊?”
陳小旭詫異道。
沒錯,顧北問的那個工廠,正是如今在國內大名鼎鼎的海爾。
海爾的前身是青島電冰箱廠,也是輕工業部指定的冰箱生產單位。
可就是這麼一個可以獨佔北方家電市場的單位,在改開初期,卻逐漸走向了沒落。
最艱難的時候,一年內換了四任廠長。
一直到張敏以這個廠的上級單位青島家電公司副總經理的身份,來到青島電冰箱總廠任廠長,情況才有所改變。
張敏剛來的時候,這個企業一副破敗景象,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
正是張敏力排眾議,從德國引進了先進的電冰箱生產技術,才讓廠子有了轉機。
青島電冰箱總廠也正式更名海爾。
但不久後,就有使用者來向海爾反應,購買的冰箱存在質量問題。
隨即海爾公司對全廠冰箱進行了檢查,發現庫存76臺冰箱雖然不影響冰箱製冷問題,可冰箱外觀有劃痕等小問題。
按說這種不影響使用的小問題,在當時也不算什麼。
可作為公司一把手的張敏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膛目結舌的決定。
將這些冰箱當眾砸毀,相關領導負責人,包括他自己全部扣除當月工資。
砸冰箱現場全程電視直播,面對媒體採訪的時候,張敏表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這是一個企業不能允許的。”
說完,便親自掄起大錘,砸了一臺冰箱。
圍觀的員工們看著砸碎的冰箱,內心也十分的震撼。
要知道在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差不多相當於普通工人兩年的收入。
砸爛76臺冰箱,也就意味著20多萬元人民幣付諸東流。
很多職工,看著親手製造的冰箱被砸爛,都心疼的流下了眼淚!
“砸冰箱”事件轟動一時,公開承認自家的商品存在缺陷,這無異於砸了自家的招牌。
很多人都認為海爾完了。
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砸冰箱事件不但沒讓海爾就此沒落,反而使海爾成為當時注重質量的代名詞,同時也震懾了海爾內部所有的人。
作為一個重生者,顧北自然能看清其中的關節,張敏的行為不僅僅是作為企業管理者負責任的態度,更是一次成功的炒作營銷。
海爾砸冰箱事件,不僅改變了海爾員工的質量觀念,為企業贏得了美譽。
而且引發了中國企業質量競爭的局面,使得中國企業的質量意識覺醒,對後來中國企業,以及全社會質量意識的提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砸毀了的是機器,澆築的卻是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