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殺過來的檢查團,在象山影視城待了兩天,便又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這就走了?
顧北連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著那邊挑明瞭,他直接回京城。
結果……
我都跟我媳婦兒說了馬上能回家,你們突然不搞我了,這讓我怎麼跟媳婦兒解釋?
“這是……沒事兒了?”
回象山的路上,顧北還覺得這裡面肯定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陰謀。
對此,任大會都懶得解釋:“你是不是拍戲拍得,把自己都給帶進去了?哪來那麼多的陰謀詭計,臺裡的領導確實有私心,可還不至於到沒品的程度。”
呵呵!
顧北笑得有點兒尷尬,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樣。
前段時間拍宋江上位的那段戲,一天到晚的帶著導演組和編劇組的人研究怎麼在不明著說出來的情況下,讓觀眾也能察覺到宋江的心機。
結果確實有點兒用力過度了。
剛才在火車站送檢查團的時候,人家嘴裡說著鼓勵的話,可顧北卻跟個刺蝟一樣,每句話都帶著骨頭。
“行了,人家還不至於跟你一般見識,沒聽許副書記說嘛,好好工作,把最好的作品奉獻給觀眾,咱們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任大會這兩天也不知道跟顧北解釋了多少次,可這小子就是聽不進去,始終一副“我要被迫害”的模樣,讓他都懶得吐槽了。
接下來的幾天,確實風平浪靜,拍攝工作也進行的非常順利。
眼瞅著要殺青了,現在還剩下最後一場戲,也是整個《水滸傳》中,人們最熟悉的一個橋段——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可以說是《水滸傳》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單論民間知名度,水滸第一人也不是宋江,而是武松,多半便拜了打虎故事所賜。
這段戲要如何拍,才能拍得精彩,拍出原著所描述的味道,整個導演組也是煞費苦心。
《水滸傳》原著寫打鬥的場面,真正精彩的基本上都是徒手打戲,如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燕青打擂撲倒擎天柱等,筆墨簡練而有神采。
寫馬上鬥將,則跟《三國演義》等其他傳統一般,只能寫個多少回合分勝負,至於具體的搏殺過程,卻著墨很少,可以說無味之極。
《水滸傳》中徒手搏鬥,武松打虎一節,無疑是最精彩的部分。
這場文字好就好在兩點,一是層層渲染,烘雲托月,步步鋪墊到最後的高潮;二是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這一節內容之能被選入語文教材,自有其文學上的精彩價值所在。
顧北在拍戲的時候,涉及到打鬥的場面,同樣是見彩於徒步格鬥,寡味於馬上鬥將。
馬上鬥將可能受困於騎術表現,畢竟有些動作,就算是替身演員都不容易解決,很難拍出如步鬥那般花團錦簇的視覺效果。
徒步格鬥,為求好看,還在原文的基礎之上,大量擴充、提升了原著裡寫得比較簡練、寫實的情節。
要高於寫實,卻又基於寫實,絕不能出現武俠劇中常見的過於誇張、偏於虛幻的風格,這也是為什麼顧北拒絕了央視推薦的武術指導袁和平,轉而選了洪家班合作的原因。
《三國演義》當中,長坂坡趙雲單騎救幼主的那場子,趙雲飛身上馬的那一幕,顧北永遠都不能原諒袁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