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為了撕掉身上的標籤,她此後接的戲,基本上演的都是受委屈的小媳婦兒。
如今總算是讓人們將她和角色區分開了,顧北又送上來一個潘金蓮。
看了看旁邊嬰兒床裡的兒子,付藝偉當即就要拒絕。
她可不想以後,孩子被人指著鼻子說:你媽是潘金蓮。
“顧導演……”
付藝偉剛開口,顧北就瞧出來了,連忙說道:“付老師,您先聽我說完,然後再做決定。”
話到嘴邊又被攔了回去,付藝偉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點頭。
付藝偉的反應,顧北倒是能理解。
因為在中國人的認知中,一個女人如果不忠是最難被接受的。
不忠甚至還要排在不賢和不孝前面。
一個不忠的女人就是十惡不赦,放在古代是要被浸豬籠的。
現在的人普遍還是比較傳統的,對潘金蓮這樣的一個女人都會避之如蛇蠍。
更別說付藝偉已經吃過演惡婦的虧了。
“重新改編的劇本,潘金蓮這個角色並不是原著當中那個形象,我想要拍出一個不一樣的潘金蓮,她也不是一開始就惡,而是要拍出由善變惡的過程。”
重新塑造的潘金蓮,一開始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姑娘。
最初是一富人家的丫鬟,因為被主人家相中,惹得正房大太太所記恨,便許配給了武大郎,可謂是醜漢娶嬌妻,白白的便宜了三寸釘。
劇本里當然不會直接將這一段寫出來畢竟這是《水滸傳》,而不是《金蓮傳》,不過會透過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對話,以及武大郎和武松的對話點出來,為潘金蓮一開始的賢惠做鋪墊。
按照顧北和編劇討論過後的定下的方案,剛出場的潘金蓮對於自己的醜陋夫君,並沒有太多的抱怨,反而是細心照顧起居,家裡也是打掃得乾乾淨淨,是一個很尋常的賢惠人。
轉變是從武松打虎歸來,看到武松孔武有力的身軀,以及散發的男人魅力,讓潘金蓮不自覺的深陷其中。
書中寫潘金蓮勾引武松這一段,潘金蓮的表現可以說非常露骨。
即便武松在家,潘金蓮也是酥胸微露,臉上堆著笑,數次言語挑逗。
不過重新編寫的這一段,潘金蓮的表現要收斂含蓄了很多。
對於武松的感情也不全是情慾,有一部分是自己壓抑已久的情感釋放,對於美好愛情婚姻的憧憬,讓潘金蓮對這個小叔子產生了好感。
這一段呈現出來的潘金蓮,更像是對愛情有期許的少女。
被武松拒絕之後,潘金蓮又出現了第二次轉變,因愛生恨,還在武大郎面前搬弄是非。
一直到與西門慶勾搭成交。
原著中這一段的描寫:西門慶且不拾箸,便去那婦繡花鞋兒上捏一把。那婦人便笑將起來,說道:“官人休要羅唣!你真個要勾搭我?”那婦人便把西門慶摟將起來,同枕共歡。
書裡的潘金蓮與西門慶是順風順水,一蹴而就,沒有花費太多曲折。
劇本中則更多體現潘金蓮是被王婆和西門慶共同設計引誘的。
將潘金蓮塑造成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婦人。
前世王思怡版的潘金蓮,被很多人說偏離了原著,過度美化。
可仔細想想,潘金蓮從小在大戶人家做丫鬟,後來被迫嫁給了武大郎。
哪明白什麼是愛情的滋味。
唯一一次動心,還是對自己的小叔子。
突然遇上英俊多金,風流倜儻的西門大官人,再加上旁邊還有王婆的挑唆,哪還有腦子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