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了,這就是讓張國利和鄧潔兩口子在內地影視圈子揚名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了。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蒐集民間關於康熙微服私訪的故事,再參照《戲說乾隆》,讓康熙皇帝帶著御前侍衛、太監、宮女,對了,還有個大臣,于成龍怎麼樣?”
呵呵!
你這模仿痕跡也太明顯了吧!
不怕打官司啊?
再說了……
顧北看向了鄧潔,難道要讓鄧潔演宮女??
“我覺得私訪隊伍可以適當調整一下,沒必要完全模仿人家,太監和宮女可以有,御前侍衛就沒必要了,可以換成一個……和尚!”
和尚?
“康熙皇帝崇佛,清史記載,宮中常年有高僧伴駕,為皇帝講經。”
有些事?
雖然在皇帝身邊伴駕的是個和尚,有點兒違和,但這樣安排,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行!這樣是不是大臣也不用帶了??”
“換成皇帝的后妃。”
呃……
皇帝帶著妃子出去浪?
這玩的有點兒太大了吧!
“反正是戲說,又不是正史,隨便編唄!”
真要拍正史,顧北可不敢胡來,那麼多史學家盯著呢。
當年他拍《知否》,明明已經模糊了歷史背景,可還是被一幫愛較真的老學究拎出來,狠狠地批判了一通。
“剛剛你說的不錯,以清代為背景的戲說類電視劇,確實很有開發價值,不光是皇帝,還有那些歷史上的名臣,比如咱們正在拍的劉羅鍋,還有……”
“紀曉嵐怎麼樣!”
張國利隨口接了一句。
顧北聞言笑了,歷史的慣性果然強大。
他只需要稍微暗示一下,張國利就自己朝著那個方向找過去了。
張國利之所以立刻想到了紀曉嵐,,也是因為民間關於紀曉嵐的傳說太多了。
和劉羅鍋一樣,紀大煙袋也是民間稱頌的清官、好官,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當然,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跟民間傳說的完全就是兩回事。
前世張國利拍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劇中的紀曉嵐不但成了智慧的化身,更是不畏強權,為民請命,最重要的,他經常戲耍和珅,讓權傾朝野的和中堂難堪。
可真實的歷史呢?
紀曉嵐充其量不過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平時也就寫書修書,怎麼可能和受寵和珅相比?
要知道,和珅可是清朝歷史上升官升得最快的人,本是一個小武將家庭出身,後來繼承父親的職業,成為皇宮裡的侍衛,千萬別以為武將出身就是個頭難簡單,四肢發達的。
和珅從小便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
進宮的第二年又進了乾隆的儀仗隊,負責給乾隆抬轎子,憑著自己能說會,道察言觀色,很快就一路開掛,從一個小侍衛升到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再到戶部尚書。
總是之,朝中大事都有他的參與。
乾隆也實在太欣賞和珅了,還把自己的女兒配給了和珅的大兒子當媳婦兒,倆人成了兒女親家。
隨著權勢越來越大,和珅也開始貪汙受賄結黨營私,就算如此,乾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和珅能給皇帝提供銀子,只要把自己伺候好了,別的根本不管。
反觀歷史上的紀曉嵐,雖然有才,但是長得不咋地。
當時乾隆身邊得寵的都是聰明機靈,長相帥氣的人,作為顏值控,乾隆並不喜歡紀曉嵐這個矬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