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要在這裡,就算什麼都不幹,大傢伙的心裡也踏實。
居然有這麼重要?
顧北還真沒感覺出來。
見馮褲子走了,顧北又拿起了那本幾乎要被他翻爛了的《三國演義》。
等這邊的工作結束,他緊跟著就要去《三國演義》的籌備組了。
王福林那邊的工作已經開始,之前還曾給顧北打過一個電話,倆人聊了很久。
現在依然還是千頭萬緒,好些事都捋不清。
劇本改編要怎麼定調子,選角的方向,還有拍攝的組織工作該是個什麼章程?
這就是改編名著,尤其是大戲的難點了。
故事什麼樣?
老百姓耳熟能詳,甚至比《紅樓夢》和《西遊記》都要了解的更深。
畢竟,幾乎三國全篇都蹭被扮上過京劇舞臺,而且,前些年地方臺還曾拍過電視劇《諸葛亮》。
這麼熟的故事,想要玩出花來,實在是太難了!
角色要怎麼選?
關羽、張飛、呂布、周瑜、諸葛亮……
幾乎每個角色,在觀眾的心裡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形象。
關二爺就得是紅臉的,周瑜就應該是儒雅的,張飛必須是粗狂勇猛的……
形象都已經很穩了,怎麼才能按照這些固有的形象當中,選擇演員?
王福林在電話裡一個勁兒的訴苦。
顯然,之前《紅樓夢》選角的成功經驗,在《三國演義》這部戲裡是沒辦法複製的。
再有就是怎麼拍了?
整部《三國演義》,起自東漢末年漢靈帝光和七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公元280年滅亡東吳結束,時間跨度近百年。
想要完整的呈現出來,這可是一個超級大的工程,想要一組人馬來完成,顯然不太可能。
該怎麼弄呢?
王福林現在也拿不定主意。
顧北雖然是重生的,可他上輩子只是看過《三國演義》的電視劇,具體怎麼拍的?
他也沒什麼印象了。
只記得,好像是分成了多個組一同進行,王福林作為總導演居中指揮,另外還在全國各地選了幾位執行導演配合工作。
再多的,他就不知道了。
“來了,來了!”
一輛車停在了同福客棧的大門口,隨後下來了兩個人,一個是吳曉東,還有一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