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亞洲電視臺。
同往常一樣,作為董事長的邱德根早早的就到了公司。
雖然執掌著一個龐大的資本集團,可邱德根的生活非常樸素,不認識的人看到他,感覺就是一個普通的小老頭兒。
不過,說起這位邱老闆也算是傳奇人物了,他出生在一個小商販家庭,由於家貧,早早的便輟學打工。
後來因為戰亂,帶著妻子逃難到了香江。
那個時候,香江這片彈丸之地並不發達,邱德根初到香江,生存不易,因為之前在內地曾經營過小戲園,放過幻燈片,憑著這麼一點小技,勉強站住了腳。
收入雖然微薄,但他們夫妻省吃儉用,慢慢的也攢下了一筆錢,開了個小小的電影院。
邱德根深知,他這點兒錢根本不可能在市區和別人競爭,因為住在市區的人只對新上映的影片感興趣,而新片的租金很貴,只要有一兩部片子上座率不高,就足以使他賠光老本。
於是,他便把目光轉向了鄉村。
當時香江的鄉村電影業還很落後,住在鄉下的老百姓一年到頭也很難看上一場電影。
對他們來說,即使是老電影,也是很新鮮的。
而老片的租金極為便宜,花一港幣就可以租一天。
邱德根覺得,在鄉下開個電影院,既有市場,成本又低,肯定大有前途。
果然不出邱德根的預料,鄉村電影院很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上座率極高。
到1960年,前後僅10年時間,邱德根就在鄉下開設了14家影劇院,手頭也有了一筆不小的資金。
在鄉村站穩了腳跟,邱德根接下來開始考慮到市區發展自己的事業,但他的資金並不很充裕,要在市區大展拳腳,還得籌集一部分資金。
他發現鄉下的老百姓想存錢和借錢都很不容易,而大銀行的目光,總是盯著城市的富豪和中產階級,無暇顧及鄉村。
邱德根認為鄉下的老百姓錢雖然很少,但人數眾多,應該說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於是,遠東錢莊便應運而生,專門經營鄉村的存款和借貸業務。
與此同時,邱德根看準了香江地產的潛力,也買了一些地皮,投資其它行業。
與這些業務相輔相成,遠東錢莊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這個錢莊就是遠東銀行的前身。
財富不斷地積累,邱德根的投資範圍也越來越大,涉及的行業也越來越多:銀行、地產、證券、旅遊、食品、酒店、倉儲、影劇院、報紙都有他的投資,事業蒸蒸日上。
雖然已經成為了香江有數的大富豪,可邱德根卻在這個時候,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1982年,邱德根突然出手,購買了亞視的前身麗都電視臺50%的股權,並將其改名為亞洲電視臺。
據說,他的這個決定,連幾個子女都不支援,可他還是一意孤行,並且斥巨資修建了香江第一座綜合性影城——唐城。
隨後,邱德根逐漸將其他業務都交給了子女打理,自己則集中精力經營亞視。
短短的幾年時間,亞視在邱德根的執掌下,從原本的瀕臨破產,逐漸發展成為了能夠和無線電視臺分庭抗禮的存在。
看看人家邱德根的發家史,再看看顧北。
人家可沒有重生的優勢,愣是活成了天選之子的模版,顧北和人家一比,跟鹹魚沒啥兩樣。
雖說同樣積累了讓別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可顧北好像一直沒有明確的目標,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不知所謂。
而邱德根始終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並且一路綠燈,白手起家,從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成為了如今有數的超級大富豪。
重新回到邱德根這邊。
老爺子最近心裡一直記掛著一件事,就是和央視的合作。
上次央視的人結束考察,離開之後,到現在一直沒有訊息,為此,邱德根幾次找到徐小明詢問情況。
對這次合作,邱德根還是非常重視的。
香江迴歸祖國,已成定局。
有的人聞訊便早早的逃走了,有的人還在觀望,可邱德根是個聰明人,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坐視。
他很清楚,向內地靠攏才是最為明智的決定。
所以,當年顧北等人來香江,希望邀請亞視的藝員參與春節晚會,他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