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北還在琢磨這聲音在哪聽過,陳強和王元熙已經起身迎了出去。
嚯!
規格不低啊!
老兩口子一通迎接,絕對是貴賓級別的了。
“來的誰啊?我該怎麼稱呼?”
大過年的登門,不是親戚,就是朋友,顧北只來過一次,陳家的親戚朋友認識的不多,趕緊向媳婦兒求教。
陳小旭想了想:“你喊大爺就行!”
得嘞!
說著話,三個小輩也跟在後面出去了。
來人身材不高,外面披了件軍大衣,裡面穿著西裝,還打著領帶,透著那麼潮,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笑起來表情很魔性,一張嘴就先飄過一聲極具特色的公鴨嗓子。
“這是小旭的物件吧!”
顧北看著來人都傻了,雖然這些年因為工作原因,見過的明星大腕兒無數,但是眼前這位絕對屬於國寶級別的存在。
誰都知道鞍山有兩大特產,一個是鋼鐵,再有一個就是評書。
鋼鐵自然不必說,大名鼎鼎的鞍鋼瞭解一下,從建國之初,國家就將東北列為重工業基地,鞍鋼更是重中之重,有著十幾萬產業工人。
至於評書,其實也和鞍鋼有些聯絡,那個時候施行的是三班制,原本走街串巷,或者紮根茶館的曲藝人便將目標瞄準了鋼廠。
廠工會要時常慰問工人老大哥,傳統曲藝在當時自然是首選,又因為是三班制,也就意味著在任何時段都會有觀眾。
不光是東北的曲藝人,由於鞍鋼市場太過火爆,很多京、津、冀的藝人也相繼選擇常駐,有的甚至直接在鞍山落了戶。
這些人促成了非官方的曲藝協會,即市曲藝團的前身,並湧現出一大批曲藝名家,其中就包括眼前這位,最廣為人知的單田芳。
當時的單田芳已經頗有名氣,與劉蘭芳、張賀芳並稱三芳。
人紅是非多,特殊年代,這位也是遭了老罪,差點兒讓人給折騰死。
到了79年,鞍山市曲藝團恢復建制,原先臭大街的,又重新給請了回來,市廣播電臺還給三芳先後錄製了《岳飛傳》、《隋唐演義》、《呼楊合兵》,將評書藝術一舉推到了巔峰。
那個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電臺都會播放《評書聯播》,到這時,全國各地,甭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包括農村場院的大喇叭都在播,只要聽到,基本上都不動了。
據說當時劉蘭芳說《岳飛傳》時,社會都治安大大好轉,公安局還特意送了她一面安全衛士的錦旗,從此人稱“淨街侯”。
單田芳先生自然也是不遑多讓,顧北上輩子就聽過不少這位老先生的作品,像《太平天國》、《封神演義》什麼的。
只可惜後來,評書被新的曲藝形式所取代,電視上很難再看到了。
“大爺!”
顧北跟著陳小旭一起喊了一聲。
單田芳打量著顧北,咧嘴笑了:“好,小夥子一表人才,老陳,好福氣啊!”
陳強笑著,把單田芳引進了屋裡。
“小旭,爸跟單老師很熟?”
“多新鮮啊,一個單位的,能不熟嘛!”
哦!對,老丈人也是市曲藝團的,跟單田芳認識並不稀奇。
顧北進來的時候,陳強已經和單田芳聊上。
單田芳手上夾著一根菸:“剛錄完,可把我給累壞了,這不,今天有空,老朋友們都得拜訪一下,也是趕巧了,總聽你說姑爺好,今天總算見著了。”
呵呵!呵呵!
顧北被誇得有點兒不好意思。
剛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