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西遊記》的拍攝工作,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是一個摸索的過程,之前並沒有同型別的作品可供參考,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劇組從無到有來獨立完成。
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質量如何,相信每一個看過86版《西遊記》的觀眾,心裡都有一杆稱。
哪怕後來經濟發展,科技手段進步,神話題材的影視劇也多了起來,但是,真要說能和《西遊記》相比的,不是自誇,是當真沒有。
由此不難想象,《西遊記》劇組的臺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為此付出的多大的辛苦。
顧北既然來到了這個年代,有幸參與其中,便一直想著能讓劇組少走一些彎路,少經歷一些波折,將這部經典佳作更好,更順利的製作完成。
之前師徒四人的肖像畫,劇本改編的大方向,都算是顧北憑藉著先知先覺為《西遊記》做出的一點貢獻。
如今既然說到了配樂的問題,顧北也不能提出來之後,坐等那位許靜清老師天降了。
又到了他發揮優勢的時候了。
顧北前世看過很多關於《西遊記》劇組的專訪,楊婕導演和許靜清老師都曾說過,在為《西遊記》配樂之前,他只是一個無名作曲家,當劇組聯絡到他的時候,他甚至以為來人是個騙子。
楊婕導演也提到,她也是非常偶然的聽到了許靜清創作的一首曲子,傳統樂器搭配西洋樂器的演奏,一下子就把她給吸引了。
顧北此刻自然不知道這位許靜清老師在哪,而且,現如今網路在國內還沒個影子呢,諮詢也不發達,想要找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可找不到人,顧北至少可以給楊婕一點兒啟發。
比如……
“你的意思是,不能只是單純的將配樂固定在傳統樂器和傳統樂曲上?”
顧北的話,楊婕聽過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解。
因為文藝部組長會上,曾有人多次提到過,無論是《西遊記》,還是王福林負責的《紅樓夢》,作為古典名著,在配樂上都應該用傳統樂曲,突顯古典名著的特點。
現在顧北居然要將這個決議給推翻了。
“不用民樂用什麼?總不能用洋玩意兒吧?”
楊婕雖然不是個老腦筋,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多多少少還是保守了一些。
因為從一開始,從廣電到臺裡,定下的調子就是,中國人要用中國的方式來拍中國的名著,並且還要突出中國特點。
配樂雖然有一個“配”字,可並不代表著可有可無,相反一首曲子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整部戲的質量。
“為什麼不能?不嘗試一下怎麼知道不行呢?”
聽顧北這麼說,楊婕也稍稍動了心思,既然現在找不到合適的曲子,不如試一下。
“你這麼說了,有沒有合適的作曲家?”
呃……
許老師,你這會兒到底在哪旮沓待著呢?
顧北確實不知道許靜清現在是哪個單位的,但是……
“楊導,前年那部《丹心譜》您看過嗎?”
楊婕點頭,她是個電影迷,只要有新上映的電影,工作再怎麼忙,也會擠出時間去看。
“京影廠拍的,看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