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賀手指按著的位置,正是春節晚會暫定的最後一個節目,和去年一樣,還是群星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國》。
“好些人都說這首歌好,意義深遠,建議把這首歌當做春節晚會的保留曲目,可我倒是覺得……”
黃一賀說著,還朝兩邊看了看,見附近沒有人,這才壓低聲音繼續說道。
“我覺得不太合適,不是說這首歌不好,就是……跟咱們春節晚會的主題,不太相符。”
聽黃一賀說得小心翼翼的,顧北也明白是怎麼回事兒。
《我和我的祖國》本身是一首愛國歌曲,黃一賀說和晚會的主題不相符,這要是被別有用心的人聽了去,說不定就會大做文章。
就像楊婕《西遊記》導演的位置一樣,黃一賀連著兩年擔任春節晚會的總導演,照樣有人眼紅。
不知道多少人等著他主動犯錯呢。
“您說的沒錯。”
黃一賀聞言一怔,接著喜道:“你也贊同我的觀點。”
顧北笑了:“您說得對,我為什麼不贊同。”
去年之所以用《我和我的祖國》來做整場演出的大軸,其實主要還是考慮到政治影響,與張銘敏的《我的中國心》相呼應。
可既然廣電和臺裡已經決定要將春節晚會打造成央視的招牌節目,一直沿用《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確實有點兒不合適。
春節晚會,還是要重點突出過年這個主題。
“黃導,您是什麼意思?您不會是想讓我再寫一首歌吧?”
黃一賀也笑了:“不為難吧?其實,我之前已經聯絡了好幾個作曲家,想要請他們專門為春節晚會寫一首歌,但交上來的作品,我都不是很滿意,小顧,又到了你這個大才子發揮的時候了。”
這還不算為難?
黃一賀又接著說道:“我的想法是,最後這首歌還是請兩岸三地的演員一起唱,全球華人大聯歡,你覺得怎麼樣?”
今年的春晚和去年一樣,還是邀請了香江的藝人,除了張銘敏之外,今年新華社香江分社那邊又聯絡上了亞視和tvb。
相較去年的冷淡,今年的tvb顯得格外熱情,迴歸是大勢所趨,而且就在這個月,雙方簽署了聯合公告。
1997年7月1日。
估計邵老六是見大局已定,也不敢再三心二意了,所以當邀請發過去的時候,二話沒說,只要是tvb的藝員隨便選。
除了香江那邊,更讓人意外的是,這次還有寶島那邊的演員參與。
阿元,這個名字對於70、80後肯定不會陌生,他生在寶島,其祖輩四代都在寶島生活。
在求學和工作的過程中,逐漸對自己是中國人這個事實形成了堅定的認同,上大學期間,他有機會看到了許多有關內地的影像資料,便一直對內地心嚮往之。
80年代初,阿元剛剛27歲,就已經成為寶島華視的頂樑柱,精心打造的《愛心》成為寶島民眾晚上黃金時間必看的王牌欄目,也因此,年紀輕輕的阿元就奪得寶島“金鐘獎”,成為寶島廣播電視大獎的最佳節目主持人。
雖然紅極一時,但是阿元心裡依然惆悵,因為他始終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他想在祖國的大舞臺上展現才華。
1982年,阿元在國外留學期間,又有幸結識了一位內地官方人士,透過交往,更加堅定了他回內地發展的決心。
為了理想和抱負,他破釜沉舟,瞞著家人,先赴海外留學,再輾轉來到內地,成為這個年代第一個衝破藩籬,為了統一大業奮不顧身的愛國者。
顧北加入到春晚籌備組之後,也曾和阿元見過兩次,透過交流,他能看得出來,這位阿元並不是投機者,而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人士。
只是,讓阿元唱歌?
咋想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