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裡的鄰居……沒再說什麼吧?”
當初開店的時候,李素芬請了大院裡的兩個鄰居幫忙,每個月開一份工資,一開始還沒什麼,特別是有一次孫家嬸子說漏了嘴,隨著知道的人越來越多,顧家可就熱鬧了。
每天都有院裡的鄰居,還有住在一條衚衕裡的人家上門,不是哭窮,就是攀關係,都想去餛飩鋪子賺一份工資。
李素芬也是不勝其煩。
說起來現在生意越來越好,多僱兩個幫工也沒什麼,可關鍵是用誰不用誰啊?
用了趙家的,李家不樂意,用了孫家的,錢家又不高興。
明明是想要幫著日子過得不好的鄰居,鬧不好最後還得落了埋怨。
要是把人都請來,店裡又用不了那麼多人。
關鍵是,僱工超過一定數量,可是有說法的。
“張家來鬧了一次,讓我給堵回去了,往後就沒人上門了。”
張家?
“他們家老大不是去南方做買賣發財了嗎?”
“屁!”
李素芬說著,還滿臉的嫌棄。
“做啥買賣,那是給臉上貼金呢,他們家老大說是去南方,其實人一直在天津,跟著一幫混混做小偷,事發給逮進去了。”
嚯……
還能有這事?
說起來,顧北去濰坊之前,還曾在大院見過張家老大,當時張家老大還給他散煙,說起話來,倆鼻孔直接佔據了眼睛的位置,聽著山呼海嘯的。
雖說知道張家老大在吹牛掰,可也沒想到這廝居然真牛掰。
現在是什麼時候,83年。
國家整頓社會治安的第一場大風暴颳得正凶呢,他這屬於頂風作案。
“媽,判了嗎?”
顧北也忍不住八卦。
“判了,十年。”
說到這裡,李素芬的表情也帶著點兒不忍心。
張家老大比顧北大幾歲,也是李素芬看著長大的,就是從小被父母給嬌慣壞了,自打回城以後,一直不著調。
最後還是前院王家奶奶託人在街道給找了個掃大街的差事。
記得當時,張家嬸子還跑到顧家哭訴,話裡話外的想要讓顧孝武幫著在食品廠找份工作呢。
顧北聞言也被嚇了一跳,不過話說搶一頂帽子都能判死緩,小偷小摸的估計也差不多。
判十年已經算是輕的了。
說著話,母子倆進了院,顧北上前幫著李素芬抬腳踏車。
穿過垂花門的時候,顧北瞧見張家嬸子正坐在門口,見他們進來,起身扭頭就進屋了。
“瞧見沒有,往常可沒少幫他們家,一件事沒答應,直接就做下仇了。”
顧北看著,心裡也不痛快。
張家在他們這個大院算是一朵奇葩,沒犯過大錯,但平日鄰里間雞吵鵝鬥,吵架拌嘴的事,十件有八件跟張家有關。
最讓人瞧不上的是,一家人都是那種“我窮我有理”的脾氣,拿著別人的好心當活該。
“媽,要不咱們家還是搬西城的院子吧,兩進的小院住著寬敞,還眼不見心不煩。”
李素芬聽了,猶豫了一下道:“再說吧!”
有進步。
之前顧北每次提起搬家的事,李素芬不等他說完,就直接拒絕,這次聽著倒是鬆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