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北為什麼特意點出三小姐探春這個非核心人物,自然也是有目的的。
前面提到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這三個男女主只是為了鋪墊,剛剛眾人的反應,他也都看在眼裡。
為的就是最後放出探春這個大殺器。
寶黛釵的結局,在紅學界雖然依舊存在爭議,但是,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共識,顧北說的再多,也沒什麼新鮮。
反倒是探春這個曹公筆下著墨甚多的大配,關於她的結局,當下還沒有個最終的定論,但前世,顧北曾看過周陵的《百家講壇》。
當時,周陵特意拿出了一期來講賈探春,關於她的結局,得到了紅學界的普遍認可。
顧北此刻將周陵關於探春的研究結果丟擲來,倒是沒想過一鳴驚人,只不過,年輕人氣盛。
來一趟,總不能灰溜溜的走人。
“其實探春這個人物,結局已經基本上達成共識,就是遠嫁,但究竟嫁給了誰,學術界分成兩派。”
這個時候,屋裡的一位老先生開了口,說著豎起了一根手指。
“其中一派認為是嫁給了海外藩王,寶玉過生日,姊妹們抽花籤,探春抽到的是‘必得貴婿’,眾姊妹打趣說‘我們家已有了皇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再到後面南安太妃來訪,賈府的幾位姑娘,唯獨安排了探春相見,都暗示了探春將要遠嫁海外。”
“另一派是沿海官員的兒子,就像你剛才說的,管媒婆來提親,不可能提一嘴,後面就沒了,所以也可能是粵海將軍鄔家。”
顧北聽著也是連連點頭,這些內容,都是很多紅學前輩多年研究出來的結果,他不過是佔了重生的優勢。
前世的《紅樓夢》,對於探春的安排,最終還是遠嫁海外藩王,還在前面鋪墊了一部分內容,比如國朝在南疆打了敗仗,南安郡王身為主帥被俘,為了和談,贖回南安郡王,王妃便到了賈府,認下探春為義女,讓她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和親。
這算是比較合理的安排,但並不完美。
首先一點,海外藩王難道當真稱得上貴婿?
《紅樓夢》後續情節的缺失,造成的最大難點就是收束不明。
兩條線都有道理,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周陵最後總結道:“我們綜合了多位專家的意見,決定採用遠嫁海外藩王這條線,朝廷戰敗,不得不和親,南安太妃便認了探春為義女,嫁與藩王為妻。”
“那為什麼不能把兩條線合起來呢?”
“合起來?”
周陵聽得一愣,全然不知道,顧北所說的“合起來”,正是他後來研究得出來的結論。
“我的意思是,探春本來有個好姻緣,也確實應該嫁的貴婿,但是卻沒成,然後才被南安太妃認了義女,遠嫁海外藩王和親。”
周陵聞言,猛地站了起來,彷彿眼前層層的迷霧,突然照射進了陽光。
合起來!
對啊!
合起來就是了。
為什麼非要拘泥於其中一種結局呢。
再看向顧北的眼神充滿了讚歎:“到底是年輕人,思維就是活躍。”
剛剛那位說話的老先生也是沉思良久,道:“不錯,確實新穎,呵呵,果然是老了啊,困於桎梏,不敢越藩籬半步,好,好啊,初生牛犢不怕虎,合起來,這樣才好。”
周陵接著又道:“小顧這個想法非常好,咱們照著這思路往下捋,前文的一些伏筆暗線就都能對上了。”
一幫人立刻展開了討論,顧北這個扔炸彈的,反倒是成了觀眾。
關於探春的結局,其實曹公筆下已經有了很多的暗線。
最明顯的就是“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這一段,探春抽的花籤,先是“必得貴婿”,後面眾人又打趣說“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