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哥!”
對麻桿兒的稱呼,顧北也懶得糾正,他願意怎麼喊就怎麼喊吧。
拉開椅子坐下,馬三兒去給顧北拿了個酒杯。
“別麻煩了,我剛在外面吃了回來的。”
馬三兒和麻桿兒倆人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馬三兒開了口。
“小北,我沒想到你回來這麼晚,剛才去你屋找你,正好讓嬸子看見,嬸子她……沒說什麼吧?”
馬三兒知道自己在大院裡的名聲不好,雖然李素芬對待他還和原先一樣,可他卻怕給顧北惹麻煩。
“沒有,三哥,好幾天沒看見你了,又去哪了?”
聽到顧北這麼說,馬三兒也鬆了口氣:“我們倆剛從天津回來,京城這邊摸的差不多了,沒想到天津那邊做服裝生意的更多,不光濱江道和南菜園,馬場道那邊更多,打聽了一下,基本上都是從南邊進的貨。”
麻桿兒跟著說道:“北哥,您是沒遇見,我們哥倆找他們打聽的時候,一個個的還藏著掖著的,生怕漏了他們進貨的地點呢。”
這種事,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沒捅破之前,都覺得很神秘,一旦捅破了,全都是扯淡。
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年代人眼界的問題。
不說別的,單單是從北到南,這幾千裡地的路程,就足以讓百分之九十九的本分人望而卻步了。
再加上,南方對於北方的老百姓而言,不亞於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沒多少人有膽量敢於跨出那一步。
“人家不願意漏,咱們也犯不上打聽,三哥,你們哥倆現在要做的就是跟那些小商販們打好關係,並且放出風去,讓一些小商販知道,你們的手裡有大批的南方貨。”
顧北讓馬三兒他們現在做的無非就是造勢。
“另外,不光是服裝,南方的新奇玩意兒,只要有的,市面上允許流通的,咱們都做。”
現如今,作為改開的最前沿,南方就是流行的風向標,隨便弄點兒東西過來,就能在京城引發轟動。
說起來這年頭的京城老百姓跟人家南方人相比,還真有點兒土老帽了。
難怪等大風颳到北方的時候,一幫北方糙漢子也掐著嗓子學南方人說話。
不過別的東西只是搭著賣,主要的還是服裝批發,不光要做,還要在短時間內打出名氣,讓京津兩地的小商販都知道他們。
能就近拿到貨,誰還願意辛辛苦苦的兩地奔波。
聊了一會兒,顧北就要回去了,生意要做,工作更不能耽擱。
李素芬沒追問,顧北可不敢太放肆了。
他很清楚,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是老母親的底線,要是敢跨過去,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分分鐘打斷他的腿。
將之前做的會議記錄拿出來,簡單回憶了一下,接著顧北便鋪開稿紙,奮筆疾書。
期間李素芬又來了一次,見顧北正在整理會議紀要,工作總結,沒說什麼就出去了。
顧北心裡很清楚,母后還是不放心他啊。
穩住了心思,顧北又開始忙於案頭工作,一進入狀態,時間都給忽略了。
等他將該整理的全部整理好,這才發現,已經到了深夜十二點。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外面又下起了雪,很快院子裡就被鋪上了薄薄的一層。
臘月二十五了,距離過年又近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