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早穿幾年,別說猴票,什麼“大一片紅”、“小一片紅”,甚至於“大清郵政”這些絕世珍品,準保通通入手。
這筆投資堪稱一本萬利,唯一不好的就是週期太特麼長了。
三十年?
真要是三十年,顧北都不能實現財富自由,成為人上人的話,也是白混了。
不過,既然來了,怎麼著也得嘗試一下。
打定主意,明天去趟郵電局。
有棗沒棗打三杆子再說。
信封上這枚……
算了,已經蓋上了郵戳,不具備收藏價值了。
撕開封口,抽出裡面的信,足足有三張紙。
前面三分之一沒什麼好說的,先問候,然後介紹了一下家裡的情況,然後就是顧北比較關心的內容了。
重生之後,得知有個小姨在廣州,顧北便去了一封信,詢問那邊的政策問題。
前世雖然是80後,可大學畢業的時候,都已經是新世紀了。
對80年代初的很多事,也都是在網上看的,一知半解。
信上說,廣州那邊已經有人幹起了小作坊,還有人從香江那邊進貨過來賣。
公職、編制,在那邊都已經不怎麼吃香了,人人都忙著做生意。
顧北看得眼熱,只可惜他現在有正式工作,不然的話,說什麼也得去南方進一批潮服過來賣。
啪!
開門聲響起,李素芬走了進來。
“你小姨來信了?”
又不敲門。
顧北只能在心裡抗議,隨後將看過的信遞了過去。
“嗯!我小姨生了,男孩兒。”
“真的啊!”
李素芬連忙接過。
“我算著日子,也該差不多了,死丫頭,也不知道早來個信。”
越看越歡喜,李素芬和李素華其實不是親姐妹,而是堂姐妹,兩人整整差了20歲,李素華父母沒的早,從小由顧北的姥姥姥爺養大,等姥姥姥爺去世,又是李素芬拉扯,結婚時的嫁妝都是李素芬給預備的。
可看到後面,原本歡喜的表情漸漸退去,眉頭緊鎖。
“你小姨跟你說這些幹嘛?”
顧北可不敢說是自己問的,趕緊打了個馬虎眼:“我哪知道,不過,媽,看我小姨信上寫的,南邊的政策確實松多了。”
不光是南方作為改開的最前沿,政策逐漸鬆動,北方其實也漸漸有了改變。
比如馬三兒,原先去什剎海擺煙攤兒,每天都被聯防、人保追得跟狗一樣,現在就沒什麼人管了。
只要有街道居委會開的證明,再辦上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且不擾亂社會治安,不違規佔道,不破壞環境衛生就行。
畢竟現在返城的知青太多,再加上大學、中專、高中畢業生,一茬接一茬的,每個人都安排正式工作根本不現實。
面對就業壓力,上面現在不光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開始鼓勵待業青年自謀生路,用後世的說法,就是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