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小顧,《西遊記》哪來的人情味?”
面對彭麗的疑問,顧北也不著急。
“這三個字與《西遊記》這個神話故事看似無緣,可事實上,無論什麼戲,若是沒有情,就失去了靈魂,所以必須著力刻畫人物,濃墨重彩的描寫人情。”
《西遊記》原著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種藝術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不論孫悟空還是豬八戒,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孫悟空有情有義,愛憎分明;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總體來說依然是個有缺點的好人;沙和尚任勞任怨;唐玄奘真誠又堅韌。
他們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的重重磨難中,不僅加深了師徒之情,還有家國之情,兒女之情等等,這裡有多少可作的文章。
至於西行路上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君王臣宰,也都各有特點,各有真情。
顧北說了半晌,嗓子幹得都快冒煙了,最後做了個總結:“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好!”
楊婕突然猛地拍了下桌子,將正在聚精會神聽顧北演講,時刻準備抓住機會,予以反駁的眾人都給嚇了一跳。
好?
這到底哪好了?
“確實應該側重寫情,人情,無論是君王臣宰,還是神仙妖怪,都應該是活生生的存在,有情,有欲,小顧,說得好。”
得到了楊婕導演的認可,顧北稍稍鬆了口氣,初步在劇組立足的新手任務,基本上達成。
“人情味算是劇本改編的核,具體到文學劇本的創作,小顧,你還有沒有別的想法?”
呵呵!
這老太太,難不成還打算一下子把他肚子裡那點兒東西都給掏乾淨啊?
想法當然有,作為重生者,顧北最大的優勢,就是先知先覺,前世的他,《西遊記》看過無數遍,也曾看過楊婕導演的專訪,對小老太太關於《西遊記》的理解,可謂知之甚深。
把《西遊記》拍得有“人情味”,這本來就是楊婕導演給劇本創作定下的基調。
“集中選取最精彩的部分,拍成一個個故事,一集一個故事,連續又獨立,並且,儘量使每一集都各具特色,避免情節的雷同,讓觀眾始終保持新鮮感。”
要改編《西遊記》這部名著,取經之前的內容並不難,孫悟空學藝、得到神兵寶甲、大鬧天宮,處處都是爽點,真正難的是取經開始之後。
每每遭逢一難,都是師父被抓,徒弟去救,鬥不過妖怪,就去找幫手。
真要是來來回回的這麼演,還有什麼意思?
86版《西遊記》也成不了經典。
哎呦!
這小子不光是有點兒東西,拿出來的還真不少。
楊婕此刻突然有種奇特的感覺,顧北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撓在了她的癢處,之前那些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想法、念頭,此刻一個個都變得清晰起來。
“諸位老師,最後我想說的是,改編《西遊記》,立足點就在於忠於原著,慎於翻新。”
嚯……
剛才還說年輕識淺,一家之言呢。
結果,這個年輕識淺的小子,還真不客氣,不光取了核,定了神,最後還把改編的大方向給拍了板。
顧北說完,悄悄的坐下了,大傢伙的目光也從他這邊,轉移到了楊婕導演的身上。
這個年輕人是真的敢想敢說,楊導,接下來該您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