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呂世只是抿而,當時跟呂世大聲道:“半月前,闖王得知我們小民受罪,特意派來了曹總管來這裡,為我們小民出頭,開展減租減息運動,讓地主只能收我們五成的地租和兩分的利息,讓我們終於能夠在這個吃人的世道里緩了一口氣,這是多麼大的恩情?還有,曹大總管說了,現在闖王體恤我們,正在南方大量收集土豆種子,說那東西耐旱早熟,而且還高產,到時候免費發放給我們,只要我們堅持到五月,就會讓我們吃不完的吃。還有就是幫我們抵抗了官府的壓榨,讓我們免去了沒完沒了的捐稅徭役,這更是天大的恩惠。還有就是給了我們這報信的煙花,那是直達天庭的訊號啊,只要煙花一響,天王承諾馬上就派天兵來解救我們,這樣的恩惠,你說是不是就是我們捨棄了生命也該報答?”
呂世無奈的笑了笑,自己怎麼就成天王啦,還什麼報信煙花直達天庭,這簡直就是扯淡嗎,但是反過來一想,也就理解了百姓的心思,一個教育還被有錢上層壟斷的時代,這些小民,只能靠著自己的愛好來理解一切,誰對自己好,那就當然的被百姓無限的擴大感激,再加上自己對給他們恩惠的人的一種理解,那就當然的出了現在這樣的結果。
中國的百姓最淳樸,也最知道感恩,呂世為生在這個國度而自豪。
“就在前天,聽說那官府發下大軍,要來我們這裡掠奪,當時可把我們嚇壞了,官軍所過之地,壞事做的,那連土匪都做不到啊。”
說道這裡,不由得渾身打個寒戰,潛意識裡,那官軍過境的場景,再次浮現在自己的眼前,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恐懼。
“但是,闖王發下話來,讓大總管帶著闖王義師,不惜性命堵住狗官的家門對,不要他們出來禍害我們百姓,那可是五百對一萬啊,那可是有去無回的事情啊,就是闖王和闖王的義師才肯如此為咱們百姓拼命啊,這樣的義師,我們今天做的怎麼能報答萬一?”說道這裡已經是淚水漣漣,一邊的百姓都是眼淚婆娑連連點頭稱是。
“我們小百姓被各式各樣的人欺壓的慣了,但是我們小老百姓心裡都有桿秤,這桿秤公平著呢,誰對我們好,誰對我們不好,我們都秤的出來,天王的義師對我們好,我們就以死相報。”
看看吧,這就是我們樸實的百姓,只要一點點的給予,那就是用全部的身家相報,有了這樣恩怨分明的百姓,我們能不興旺發達?
在熱情的鄉親們幫助下,見一切都妥帖了,呂世安排陳車在這裡收攏掉隊的兄弟和即將趕來的輜重娘子軍,不顧疲勞,拖著疲憊的身子爬上馬背,帶著那個來報的監軍士趕奔甘泉戰場。
看著那個謙虛有禮的年輕首領絕塵而去,那個老者擄著鬍鬚在陳車的面前誇獎道:“這位首領,剛才那個小首領總是笑眯眯的彬彬有禮,定是哪裡的秀才出身吧,好啊,咱們闖王大軍有了這樣的秀才舉人什麼的參與,可見是多麼的得人心,以我老人家這麼多年的裡外行走閱歷,這小秀才定當有大出息的了,卻不知道咱們闖王給了個什麼職位,可別大材小用了才好。”一片關心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陳三不覺泯爾,輕笑道:“根據地不會埋沒了人才的,如這樣有大學問大能力的,我們安排的是闖王一職,不知道老人家看安排的可還妥當?”
那老者只是沉浸在自己豐厚經驗裡,沒察覺陳車話中語病。一聽大是欣慰,連連點頭道:“不錯,不錯,還是闖王有眼光,這個安排恰當的很,以我走南闖北幾十年的眼光,那是相當的人盡其才了。”
陳車也笑著點頭稱是,這個時候那個嚮導已經緩過勁來,對著老者笑道:“老哥哥,不是我笑話你,你老走南闖北的眼光確是不怎麼的好啊。”
有人批評自己的經驗,那老者當時不樂,沒好氣的道:“我在延安驛站幾十年,各色人等見的多了,哪裡還能走眼?那你說說我哪裡眼光不準啦?”
“說你老哥哥眼光不準,還真的沒屈說了你的,剛剛的那個秀才,就是咱們的闖王,你卻給看成了書辦,豈不不準?”
“什麼?那,那,秀才是咱們的闖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後,那老者咕咚跪下,激動的好半天才哆嗦著大聲道:“我老小子有眼不識泰山啊,天天拜的闖王就在眼前,我卻不知,而且還給我施禮給我道辛苦,還喝了我給端來的水還和我說謝謝啊,這是我多大的罪過啊,折壽啊,折壽啊。”
陳車連忙拉起老者哭笑不得的道:“老人家,我家闖王平時就這樣,算不得什麼。”
越這樣說,那老者越是吃驚,立刻跑到百姓裡面,大講自己如何與闖王一起喝水抬人,闖王還和自己道辛苦,他走到哪裡都是被圍個水洩不通,大家都想問清楚,闖王是不是和自己家供奉的那樣豹頭環眼,當知道就是那個和大家一起忙活的斯斯文文彬彬有禮的書生的時候,大家不但沒有失望,反倒是更加感覺貼心。
當想到闖王就帶著一個兄弟趕奔甘泉的時候大急,忙請求陳車趕緊帶上這裡幾百青壯追趕上去保護,更有那心急的操起棍棒撒開兩腿一直就追了下去。
看著這樣的情景,感受著百姓的衷心呵護,陳三心中感嘆。古語說的對啊,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有這樣的百姓軍師大業何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