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你所居住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形狀?”
這個聲音剛說完,他的面前就出現了一堆由線條所堆積起來的空間,這些線條像是用某種軟體製作出來的一樣,可以隨意組合。諸葛雲用手指小心地拼出了一個圓形,這是他能想到的最簡單、合理的形狀了,這個問題本身也並不難。
“第二個問題,你的世界裡是否能夠進行多維通訊?”
這次沒有任何畫面展現在諸葛雲的眼前,那個聲音在靜靜的等待他的回答,沒有催促也沒有過多的廢話。
“多、多維通訊?我不太理解……”
“第三個問題,在你的世界裡,生物的構成形式是怎樣的?”
“等等,上一個問題,我沒太搞明白,能不能詳細跟我解釋……”
諸葛雲的話還沒說完,就噎住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了,但在他停頓的2秒鐘後,那個聲音又響起來:“我不需要你的答案了,你的回答已經很明確了。”
“唔——”諸葛雲聽了這話,長長地呼了口氣。
第三個問題的畫面展現了出來,這次似乎是選擇題:他的身旁多了一些浮動的東西,首先是空間裡充滿紅色的色調,有無數顆粒狀的小球懸浮著,一顆大球被幾個小球環繞著,距離忽遠忽近。
諸葛雲知道,這是物質的基本粒子形態,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電子等極微小的粒子,都可以用這種形象替代,它們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實物”和“場”的關係。
附在他身邊的,除了紅色的區域還有其他一些顏色的區域,裡面也有很多懸浮的基本粒子,但在這些形態裡,他看到一種像複核形態的基本粒子,知道這是細胞的多分子結構,這是不同於金屬的原子或電子、質子的形態。
既然對方是問“你的世界生物的構成形式”,那顯然說的是佔地球生物總量最大的“碳基生命體”,地球上所有能被稱為“生物”的,全部都是 “碳基生命體”。
從病毒、微生物到大型的鳥獸魚、再到人類,都是屬於這個範疇的。
於是,他很快就選擇了這種具有複合形態的粒子結構,手指在那個粒子上撥動了一下。
那個聲音在他做出選擇後,立刻又問了下一個問題。
如此這般,時間過了多久他不清楚,但是他記下了問題的數目——對方一共問了17個問題,而第18個問題是他口中最後的一個問題了。
諸葛雲對那個聲音提出的問題,都儘量做了詳盡的回答或選擇。
問題千奇百怪,但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似乎越來越接近他所認知的知識範疇了,不會再出現類似“你們的世界是否能夠進行多維通訊”這樣的問題了。
諸葛雲回答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你們的世界近期發現的物理定律,隨便列舉一個。
對於這個問題,諸葛雲思考了很久,但讓他更加清晰的認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對方已經對他所在的人類文明有了一個大概瞭解,否則它也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了。
他甚至有些隱約的感覺,覺得對方是“人工智慧系統”,透過學習、排查、檢索、歸納等方法,來儘量獲得精確的資料。
他記不清太複雜的公式,而且基於對對方未知目的的恐懼心理,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多了一個心眼,在思索了一陣後,隨便寫下了一個幾百年前的公式——“e=mc2”。
他不清楚對方是否能認得其中出現的符號和字母的含義,但下一刻他就被徹底震驚了。
“很好,你們已經進入量子理論的領域了。”那個聲音機械般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