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仲通大怒:「我欲申明軍律,以正綱紀,誰敢阻攔?倘若再諫,與之同罪!」
眾將皆不敢再諫。
於是鮮于仲通將兩州十餘將領皆斬首號令,傳首各營,各軍悚慄。
由於被斬首之二名主將平日對士卒均頗為寬容大度,甚得軍心,如今因小故被殺,兩州兵將皆怨憤暗生。
鮮于仲通將潮、循二州共兩千五百兵馬併入劍南都護府,歸李暉節制,兩州兵卒更是怒不敢言。
成都府位於益州,繁榮富庶,古有諺:「揚州一,益州二。」。
成都府地處內陸,是大唐西南部貨物的總集散地,人口眾多,物產富饒,久為西南重鎮,亦是劍南道的都護府府治所在,成都府繁榮富饒,又是商貿樞紐,但緊鄰吐蕃與南詔,時有邊境衝突,故成都府在朝廷刻意經營下,成為西南第一要地。劍南道兵強將勇,所屬兵將皆久歷沙場,戰力堅強,是西南邊防最重要的一支武力。
此次南征軍由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為總帥兼任劍南道主將,李暉、王知進為副帥,黎州討擊使孫長樂、榮州鎮將陳策及姚州鎮將伍悅文為劍南道副佐之將,率領劍南道主力共三萬餘人,為南征軍之主力。
各道將領由各道官職為尊者,擔任統兵大將,江南西道由於都督仇正賢及副都督上官競屠並未前來,故以潭州兵馬使明驤為尊,嶽州討擊使林墨悔、郴州討擊使謝志瑋、虔州鎮將張通安為副,共領有兵馬二萬餘人。
另外以道州大將居行遠為江南西道行軍先鋒使,作為江南西道各州兵馬之前鋒主將。
嶺南道以經略副使謬乙節為主將,桂州鎮將李崇官及澄州鎮將石東逵次之,領慣戰之兵一萬一千員,隨軍出征。
山南西道主將為觀察副使田大威,副佐之將為兵馬使夏雨青及巴州鎮將朱義,共率兵馬一萬三千餘員,亦是百戰之師。
黔中道招討使王烜亦率應州討擊使魏思忠、思州兵馬副使趙清雲及一萬一千兵馬前來助戰。
朝廷徵調前來的兵馬全軍總數為八萬五千餘員,領軍將校皆是勇武智謀之士,兵強將猛,全軍士氣高昂,眾人皆認為南征之戰的勝利,一定勢在必得。
本次南征軍以戰力而論,由劍南道及嶺南道為最強,主要因為這兩道為邊防軍組成,久經邊疆征伐,山南西道亦常參與支援討伐吐蕃之戰事,戰力亦不容小覷,江南西道與黔中道雖然士卒精練,但較缺乏大型戰陣經歷,故戰力稍弱。
各道兵卒及官佐服色亦有所分別,不依服色穿著規定者,依軍令處斬,但武將以上可不按此令,著慣戰袍鎧即可。
袍色規定如下:
劍南道著青袍,江南西道著黑袍,黔中道著綠袍,山南西道著白袍,嶺南道著紅袍。分其袍色以利將領統御,上陣臨敵者,見袍色進退以知其勇怯,以訂賞罰。
751年八月十三,南詔國王閣羅鳳派使者遞送請罪求和國書來到成都府,鮮于仲通見書大罵南詔王閣羅鳳,拒絕南詔王的求和。聲稱要領兵踏平南詔國都太和城。
南詔使者灰溜溜的被趕出成都府,隨即飛馬回去南詔呈報大唐總帥的強硬態度。
八月二十,南方正值暑熱難當,南征軍總帥鮮于仲通殺雞宰牛,祭告天地與軍旗後,隨即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