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那嚮導又笑道:“每年秋冬候鳥南飛,都在此地暫駐。春夏北返,又來此地停歇。待咱們從玉門關回來,或能見到成千上萬的候鳥遷徙哩。”
五個年輕人再度同聲歡呼,決定當天便在水邊紮營。
這條水,無論稱為黑水或是弱水,源出於崑崙山,往北流出祁連山後,隨著山勢漸緩,在河西走廊的平原中流淌,形成多片綠洲。
其中第一片便是甘州,水流所經,頗有幾處溼地與湖泊。
那嚮導尋了最大的一處湖泊,讓各家隨從在靠近河流入湖之處紮營,說是魚汛若來,溯流產卵,將會在這湖泊河流交匯之處爭湧,最有可觀之處。
趁著尚有天光,那嚮導又帶眾人前往坡邊、水湄摘採野菜。
其他人倒還罷了,惟有李德獎最是興奮。
值此仲春下旬,遍地皆有野菜萌芽。
他隨甄權、孫思邈習醫已有一段時日,只見這些野菜,頗有一些是可以入藥的時鮮。
比如他們日前才嘗過的苜蓿,草芽清嫩可食,且有益利五臟、輕身健人之效。
又比如薺菜,非但甘芳鮮美,更有利肝和中、明目益胃之功。
還有蕨菜之鮮、胡荽之香、酸莧之酸、苦菜之苦、椒芽之辛……真可謂是三甘皆備,五味俱全。
又有各色春菌地衣。
那嚮導十分謹慎,不讓他們碰觸,只自己偶或擷取一二,輕手放入腰間小籃中。
李德獎探頭看時,只見其中竟有幾枚珍貴的羊肚菌,不免嘖嘖稱奇。
非但地面有野菜,樹上也有春鮮。
比如楤木,其樹多刺而無枝,山人謂之“鵲不踏”。
其樹頂部叢生葉芽,鮮嫩可折,爽脆適口。
又比如槐樹、柳樹、胡桃樹,此時正值著花季節,槐花、柳葚、胡桃紐皆是甘芳時鮮。
還有榆錢、松樹葉尖、柏樹葉尖……在在皆是觸手可擷的美食。
然而河西不生椿樹,因此在中土綽有“開春第一鮮”之譽的香椿嫩芽,卻不見於此地。
夕陽黃昏之際,一行人在水岸生起篝火,一則煮水,一則取暖。
各色野菜雖可當成“春日春盤細生菜”,捲餅而食,然樹芽、花序、葉尖等等,則須經過爨燙,方才適合供食。
不過篝火之旁,只有他們五位王孫公子興奮大嚼,玄奘以及隨行人眾,卻只在一旁圍觀。
蓋因野菜樹芽,皆是庶民在饑荒時節聊以果腹之微物,只有這些出身世家大族的簪纓貴冑,才會將之視為難得的美食。
那嚮導則在岸旁尋了幾塊石頭,自顧研磨。
李德獎過去看時,不覺驚喜,興奮叫道:“這是戎鹽?”
引得大夥兒都聚過來。
古代將西境外族稱為“西戎”,當地自鹽澤中提取的食鹽,稱為“戎鹽”。
因含有不同的礦物質,形成顏色美麗的結晶。
李德獎能夠識得,因其也可入藥,有卻血益氣、明目固齒之功。
“戎鹽”是西境所產結晶食鹽的泛稱,那嚮導手中這幾塊,則是羌族所制,細分則稱“羌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