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邊閃躲邊說道:“好說!好說!顯見那玄奘並未在此處,本史告辭便是。”
李大亮則不願開罪於那御史,親自將他送出。
豈料一出中堂,玉爪白鶻似是有意,朝那御史直衝過來,驚得他閃躲不及。
金絲猴也在一旁咧嘴嬉鬧,學那御史閃躲走避的狀貌,似是嘲笑其人窘態。
御史益發慍怒。
玉爪先前早已摶扶搖而直上,此時卻又出於九霄,騰乎雲氣,翩翩駐落在李大亮飼養猛禽的架上,驚得其餘鷹隼一陣騷動。
那御史心念一動,對李大亮說道:“李都督,本史見你所飼這許多猛禽中,就屬這白鷹最是雄健,如此名禽,豈可不獻予陛下?”
鷹飛翔時,前臂與翅尖線條和緩;鶻飛翔時,兩者之間的翼角則甚明顯。
而這御史,竟然鷹、鶻不分。
李大亮心中暗笑,口中卻只說道:“大人所見甚是!感謝賜教,大亮這就上表獻鷹。”
那御史離開之後,李大亮當真上表。
不過表奏所言並非獻鷹,而是:“陛下久絕畋獵,而使者求鷹。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李世民見到表奏,也自搖頭。
他怎會不明御史所求之“鷹”,乃是何人所有?於是下了一端詔書給李大亮,後世稱為〈賜涼州都督李大亮詔〉:
以卿兼資文武,志懷貞確,故委藩牧,當茲重寄。
比在州鎮,聲績遠彰,念此忠勤,無忘寤寐。
使遣獻鷹,遂不曲順,論今引古,遠獻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懇到,覽用嘉嘆,不能已已。
有臣若此,朕復何憂,宜守此誠,始終若一。
《詩》雲:“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古人稱一言之得,侔於千金。
卿之此言,深足貴矣。
今賜卿金壺瓶金碗各一枚,雖無千鎰之得。
是朕自用之物。
其中所引“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之句,御史若是見到,當不明瞭意何所指。
此乃後話,且說當時。
那御史離開之後,李大亮問李德謇:“此行出關狩獵,你們打算何時回來?”
李德謇恭謹回道:“家父有命,三月底前回到長安。”
李大亮點頭道:“甚好!”
他與李道宗對望一眼,對李德謇、李德獎說道:“令君既有交代,你們就別誤了行期。”
李德謇、李德獎一同躬身答道:“是。侄等必不敢有誤行期。”
李大亮點點頭,又對李奉一、李守一說道:“你二人可聽到了,三月下旬之前回來,不要誤了兩位李公子的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