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無話,若干天后,他們安全抵達八百里外的醫巫閭山腳下。
此時寒冬已過,雖然天氣仍很冷,但風吹在臉上,已不那麼刺骨了。幾個人一路打聽地母廟在什麼地方,可奇怪的是,竟然沒人聽說過。
有個路人說:”該不會是老母廟吧?你們弄錯了。“
劉真真一聽,便說先去那裡看看。路人又告訴他們,老母廟在青巖寺裡。
”青巖寺?“馬兮彤臉上一愣。道一問怎麼回事。馬兮彤卻說沒什麼。
於是,幾個人順著醫巫閭山山腳向北走。
道一望著眼前連綿的山峰,不由想起幾年前他和馬家小姐,還有海龍女,從遼東海邊逃到望海堂的事。望海堂就在醫巫閭山頂上。那時發生了多少事啊。道一不由暗自感慨。
很快,他們按路人的指點到了山腳下的青巖寺。離得老遠,他們便望見山門處正在造一尊雕像。走近了一看,是一座觀音像。有趣的是,觀音長相絕美,手裡拿著的不是淨瓶,而是一隻飯勺。
正當幾個人看著觀音像迷惑不解時,一個僧人主動迎上前來,告訴他們,幾年前,乃顏造反,兵荒馬亂之時,周圍百姓快餓死了。
觀音菩薩此時現身於青巖寺,拿出大筆錢鈔購買糧食,就在這山門處設立粥棚,救活了附近無數百姓。
馬兮彤聽完這些話,臉上不住冷笑。道一又好奇地問她怎麼回事。
”兮彤,你一定知道什麼。你聽到青巖寺的名字時就這樣。快告訴我吧。“
馬兮彤終於笑了笑說:”你總記得,幾年前在望海堂的時候,我們約定在蓮花池不見不散。後來我去那裡找你時,正路過這青巖寺,見到有人在搭棚施粥。施粥的長得如同仙女一般,你猜是誰?“
道一說猜不出。馬兮彤睨了他一眼。
”就是你的箐兒呀!我和她一起去找你,最後只有她一個人去了。“
道一想了想,頓時明白怎麼回事,只好乾笑道:“她心腸好,你看,人家都認為她是觀音呢。”
馬兮彤使勁哼了一聲,扭過頭去,不再理道一。
劉真真在一旁問僧人,這裡可有地母廟。僧人說沒有。再問有沒有老母。僧人連連點頭,讓他們朝山上走。
於是,幾個人沿著山道朝醫巫閭山上走。幾里路過後,眼前出現一座小殿,面朝南方,站在這裡,可以一直眺望到大海,風景著實不錯。
在小殿後方的巖壁上有一個洞穴,幾個人進去一看,洞中有一座石像,像是個女子,側身歪脖,左腿盤坐,右腿弓起,一隻手搭在膝蓋上,不知是何年所塑。
張清志看了看說:“可惜,這是座觀音像,並非地母。”
馬兮彤問他怎麼知道。張清志說他從前見過這樣坐姿的觀音,然而語氣卻不那麼肯定。劉真真說,還是確定為好,免得放錯了地方。
於是,幾個人出了洞,又下山找僧人詢問。僧人一口咬定,說是觀音老母。
幾個人無奈,只好開始商量,再去哪裡找地母廟。馬兮彤說,沿山腳向北再走五十里便是廣寧府,那裡人多,更容易打聽。
就這樣,幾個人離開青巖寺,繼續向北走。當晚他們沒趕到廣寧府,就在離城不遠的小鎮上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們上路走了一程後,便來到廣寧城邊。遠遠望去,就見離城西北不遠的山腳下旗幟招展,看上去熱鬧非凡。他們想去看看怎麼回事,就沒進城,而是朝那裡趕去。
走得近了,道一看出熱鬧的地方是山腳下的那座神祠,再詢問路人。有人告訴他說,朝廷派全真掌教張志仙赴東北祭嶽瀆,今天就要在廣寧神祠舉行祭典。
道一聽了大喜,這才想起醫巫閭山是北鎮,師父奉旨到東北祭嶽瀆,必定要祭此山啊。自己來得真巧。
於是道一說要去看看,馬兮彤卻沒什麼興趣。道一知道她對全真教扔心存芥蒂。道一勸她說,祭嶽瀆是少有的盛事,地方大員和各界名流必定出席,附近幾百裡哪有地母廟,一問便知。
聽這麼一說,馬兮彤終於點頭。幾個人立即拔腿朝遠處的神祠趕。
果然,朝廷遣使祭嶽瀆是少有的盛典,神祠前到處是身穿官服的公家人。從十里八方趕來看熱鬧的百姓更是把這裡圍得水洩不通。
道一等人擠過人群,很快被士兵攔住,說祭典正在進行,老百姓只能站在這裡看。道一於是只好伸直脖子朝不大的神祠中張望。似乎有一隊人馬正離開神祠朝後面的山上走去。
道一回頭對馬兮彤說,主祭人一定是到醫巫閭山中去投龍簡。
幾個人繼續張望。又過了一陣,神祠裡面忽然一陣騷動,有人在大聲喊叫。士兵到處亂跑,看熱鬧的人議論紛紛,一定是出事了。道一頓時有種不好的感覺。
很快,從神祠中傳出訊息,全真掌教張志仙在投龍簡的途中半路遇刺,傷勢很重,同行還有一名全真高道當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