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敏說,我從小有那方面的喜好,那次得獎,只是僥倖而已。秦媽說,姑娘過謙了,你們那次可是省級比賽,能得大獎可是要點功底的。
我說,曉敏在大學裡唱歌也很有名,她還和你們秦庸同臺演出過《天仙配》呢。
秦媽說,這位姑娘說的這件事,我家庸兒也在我們面前提過無數次了,我早就想一睹曉敏的芳容了,今日得見,真是仙女下凡,怪不得學校非要你去演這個角色呢!
曉敏一下紅了臉,忙說,阿姨,哪裡呀,我原來喜歡通俗歌曲和當地民歌,對黃梅戲一點研究都沒有,那次登臺表演,只是短訓了一下就匆匆登臺了,生怕把戲演砸了,演完了心還跳得撲撲的。
秦媽說,姑娘過謙了,這世上的事都是天賦加努力,姑娘的天賦是不容置疑的,只要稍加努力,定會是個音樂奇才,來,到我們書房裡,我給你看幾件東西。
進了書房,只見書房整整齊齊放著幾書架書,書架旁放著大小鑼和扁形的圓鼓,牆上掛著一件很像二胡的樂器,靠進書房的正上方大大地掛著兩個字
“懷玉”,落款處寫著
“秦嵐擷古句自勉”,那個
“懷”字寫得虛疏輕盈,而那個
“玉”則寫得濃墨重彩,兩字相得益彰、妙趣橫生,我不禁暗歎秦庸爸爸的書法造詣,忽又聽見曉敏喃喃自語道,
“聖人披褐而懷玉”。不想被秦庸的爸爸聽見了。秦爸忙說,曉敏,能否把你剛才的話重複一下?
曉敏說,我只是隨口亂說的,叔叔別在意。秦爸說,曉敏你不要太謙虛了,今天大家在一起,正好互相交流一下,請你再說一遍吧。
曉敏說,
“聖人披褐而懷玉”,這句好像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秦爸對站在一旁的秦庸說,做人要謙和儉樸,生活不能奢侈驕逸,但心裡時刻要懷著一顆玉一般素潔真誠的心,我每次跟你說,你只是敷衍著點點頭,有幾次你還問了這兩字的出處,我一直主張你要多讀書,讀好書,可見你平時讀書少而粗浮,到現在還不知這兩字的出處,今天竟被曉敏一語道破,看得出曉敏的才學和才識遠在我家庸兒之上。
曉敏說,哪裡呀,我只是看見中意的句子多唸了幾遍罷了。秦庸說,怪不得我每次和你辨論都佔不了上風,今天連爸爸都佩服起你來了。
秦庸的媽媽說,好了,別盡聽你爸囉嗦老古經了,還是讓兩位姑娘來見識一下我的寶貝吧,你們看,這是什麼?
我說,這不是二胡嗎?曉敏說,二胡我是見過的,只是琴筒沒有二胡那麼大。
秦媽說,姑娘好眼力,這叫高胡,最早產於廣東一帶,後來它遇著黃梅戲,兩者就成了絕配,特別是需要用高音來襯配時,它可以把音效發揮到極致。
說著秦媽便拉著高胡唱了一句高音黃梅調,果然把黃梅調的深婉纏綿和明快清新襯托得恰到好處。
秦媽對曉敏說,那次你和秦庸唱的《天仙配》,多數都是正腔,但花腔也是別有風趣的,來,老秦,我們現場給兩位姑娘獻一下醜。
說著,她便拿著高胡,秦爸拿著小鑼來到了院子裡。秦媽說,我就給兩位姑娘唱一曲《夫妻觀燈》吧,於是秦爸扮演的王小六和秦媽扮演的王小六的妻子便相互配合著唱起來:……長子來看燈,他擠得頭一伸;矮子來看燈,他擠在人網裡蹲;胖子來看燈,他擠得汗淋淋;瘦子來看燈,他擠成一根筋……,隨著唱腔,他們夫妻還擺出各種姿態,我和曉敏看後,不由自主地笑了,覺得這一家人真是有趣,看得出,自從曉敏和秦庸同臺唱了《天仙配》後,她也像迷戀起黃梅戲了。
他們夫妻唱完後,我先鼓起掌來。我說,我今天算是真正領略了原汁原味的黃梅調了,曉敏呀,如果你在他們家,你一定會成為有造詣的黃梅戲演員的!
我的話剛說完,曉敏的臉一下紅了。我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忙轉過臉去捂住自己的嘴巴。
秦媽看來是見過世面的人,馬上救場道,曉敏,我們若能和你一起學習黃梅戲曲文化,那應該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榮幸呀!
說實在的,我見過許多躍躍欲試的孩子,可他們那有你這樣的稟賦呀!
曉敏說,阿姨過獎了,等我工作落實了,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向叔叔阿姨學習的。
秦媽說,我聽庸兒說,你打算回家鄉就業?曉敏說,是的,阿姨。秦媽說,那樣的話,我就沒有機會和你研究黃梅戲了!
秦庸說,曉敏還沒有做最後決定,我們都應該讓曉敏好好想想。秦媽說,先不說這事了,即然你能來我們這兒,就好好玩幾天,我們這兒幾處景觀還是蠻不錯的,像《孔雀東南飛》的焦仲墓,還有聞名全省的菊山,都離我們這不遠。
當聽到
“菊山”二字,曉敏忙問,菊山是何去處?秦媽說,菊山離城區有二十多公里,到了秋天,漫山遍野都是是菊花,人在其中就像置身金地一般,可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