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者現在還沒有露出太多鋒芒,但那個被齊修國國人口誅筆伐的三皇孫,在三個月前的白月大會上,也已經讓他有所改觀了....
在所有人都在那例行公事一般罵著那齊修國的鬼將楊乘君和他統領的晝虎衛是如何殘暴不仁,如何暴戾殘忍的時候,只有那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卻站出來,和當時的各國大佬以及各方勢力一頓唇槍舌戰。
此時的季南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個揹負著天下罵名的大將軍...
他被人叫做鬼將,被人叫做屠夫,喚做齊修國的瘋狗。
在這條瘋狗出現之前,這世上各國的戰爭,都要遵守著規則,要師出有名,要禮不伐喪,要戰書約戰,要由鼓成列,還有什麼窮寇莫追,即敗方回撤,勝方只得追出百步等等等等...
每一個戰場都如同一個棋盤,由著那些大人物們落子佈局,贏了則名滿天下,聲名遠播。輸了,也不至於身死當場。
畢竟那些規則中還有一個君子不重傷,不傷二毛,在戰鬥時見到對方君主,甚至還要下馬行禮,以示尊敬。
所有的戰爭都只是為了那些大人物們爭個勝負,所有的戰鬥也都頗為默契地分出勝負便點到為止。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不知道多少年,直到楊乘君領著他的晝虎衛出現在了戰場上...
什麼戰場禮儀統統不管,十足的一個屠夫。
什麼見王下馬,想都別想。
現在的戰爭往往講究擒賊先擒王,但在楊乘君出現之前,如果將領碰到了敵方君王,不但不能攻擊,還要下車或者下馬行禮,以示尊敬。
但楊乘君和他的晝虎衛哪裡管這個,見到就是追著一頓攆,抓不到也要追出個幾十裡,追得到抓住了就當成人質,用來和對方交換糧草,反正不脫一層皮,都別想見到你們君王一根手指頭。
什麼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想都別想。
按他的原話說,就是兩邊都打起來了,這信使也他娘是兵,還是敵人的兵,敢來就敢殺。
當時真有不信邪的,一連派了八次,八次全部被就地正法,甚至都進不到對方主帳。在那之後,便再也沒頭鐵的將領了。
什麼戰書約戰,想都別想。
打戰就是打戰,還要跟你約定時間地點,還要等雙方準備好之後再開打,不可能的,而且上一條不是說了嗎。
那信使連主帳都進不到,更別說什麼約戰了。
什麼君子不重傷,不傷二毛,想都別想,不管老的少的,受傷沒受傷地,只要被俘虜,敢反抗,就敢全部當場坑殺。
關於這點,甚至連季南瀟都有些看不過去,曾經當面問過楊乘君,但楊乘君只回答了他一句話:“既然上了戰場,他們就是敵方的兵,不可能放了他們,放回去下一次死的可能就是我的兵。也不可能為了他們,浪費我們國家的糧草。”
但最過分的是,後來別的國家一合計,那齊修國有這麼個瘋子,我們惹不起,大不了不惹就是了,所以那些國家紛紛不再進犯齊修國,轉而繼續自己打自己的。
但萬萬沒想到,有時候多方交戰正酣,那晝虎衛就突然殺出,打的各方都是一個措手不及,甚至最著名的一次,一場戰役,晝虎衛生擒了那西北十二位國君中的三位,追得另外五位前去觀戰的君王是丟盔棄甲,好生狼狽。
後來事情愈演愈烈,那些小國的國君自然受不了這些窩囊氣,組成了一支聯合軍,打算和那楊乘君死戰一場。這也是這十二國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聯合。
他們派出了總計一百二十餘萬大軍對抗楊乘君的五十萬晝虎衛,結果他們剛剛奔赴戰場,糧草輜重便被對方劫了個乾淨,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便直接燒了。
整整一百二十多萬士兵,最後活著回去的,不足五成,其中餓死的便佔了大半。
在那之後,便沒有人再敢去使其鋒芒。
那之後,各國間的戰爭次數也呈現斷崖式銳減,以至於到後來,再也沒有以前那種只因為對方說了句什麼讓自己不爽的話就操戈相見,嚷嚷著去沙場見個高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