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惠知行忙著拍攝的事,江放也沒閒著。
昨天,她不僅給之前那些沒打通電話的學生又打了電話,還開始了探訪那些沒有留下電話的學生。
原本她就是要家訪的,這樣一舉兩得也行。
只是因為時間安排不一樣了,她就調整了家訪的順序。
終究這些學生中留了電話號碼的還是佔了大多數的,所以要她到家裡去通知的也就只有二十個人左右。
他們的學校名為合汝小學,主要接收的是北汝村、中汝村和南汝村的學生,附近其他村子零散的學生並不多,但也有十來個。
江放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清楚,只能選她熟悉的地方先去。
昨天第一天,她從早走到晚,也就才走訪了五個學生,還都是中汝村的。
這邊地廣人稀,別看只是一個村子,但是面積不小,更何況她沒有交通工具,還背了一個大大的裝著零食和文具的包,靠著兩條腿走訪了五個學生家,已經實屬不易了。
每見到一位學生家長,她都要和他們說一下學生的表現和學習問題,當然,更主要的是還要問一下他們明年能不能來上學。
有四個學生家長表示了是肯定能讓孩子來上學的,畢竟如今受教意識普及得越來越廣,願意讓孩子接受教育的家長還是越來越多的。
只有一個學生的家長態度不明確。
江放猜應該不是因為經濟問題,畢竟義務教育期間,學雜費很少,甚至不收,應該不會因為錢而為難。
這個學生是次白,四年級,成績不太好。
江放自然要問她母親不太願意讓她繼續上學的原因。
次白的母親猶豫了一下回答道:“她成績不好,學不會什麼東西,沒必要還去學校。”
次白母親的普通話說得不是很流暢,中間夾雜著許多藏語,但江放還是聽懂了,“次白她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並不是什麼都學不會,只要在學校,她就能學到知識,而且這些小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她將來都能用得到。”
“她將來也還是得嫁人幹活,沒必要上那麼多學,還不如早點幹活幫家裡減輕點負擔,也可以省點錢給她弟弟花。”
江放慶幸次白的母親說這話之前,她就已經讓次白拿著零食出門去找別的夥伴玩去了。
不然,她不知道次白聽到後會有多麼傷心。
她自小就不怎麼合群,不太瞭解別人的情感,有很多時候她就連對自己的情感都反應遲鈍。
原本她以為她當不好老師,她怕她不能做到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這些孩子。
真正當了老師後,她才發現她的共情能力沒有那麼差,她是能被這些孩子感染感動的。
只是之前她將自己對感情的應對能力隱藏得太深,也不願意主動去了解別人,所以她以為她不懂共情。
但如今她清楚地發現不是這樣,當她聽到次白母親的話時,她替次白傷心了,“如今學校的學費是免了的,雜費很少,基本花不了多少錢,如果您還是覺得她花得多,那些雜費我可以給她出。她還這麼小,也不能幫家裡分擔太多,還不如到學校學習一些知識,將來總會用到。她和她的弟弟一樣,都是您的孩子,嫁人和幹活不應該成為不讓她上學的理由,您總不希望她將來因為學歷太低而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吧。”
江放鮮少一次性說這麼多話,她真得在用心勸次白的母親。
次白母親聽此,態度果然鬆動了一些。
但江放還是不放心,走之前還是交代道:“請您答應我,明年春天一定要讓她來學校好嗎?”
次白母親看著江放,終究是點了點頭,“放心吧老師,我會讓她去的。”
***
江放來這之後,身體已經鍛鍊得比以前強很多了。
但昨天在外面奔波了一天,還是累得不行,腳都磨了泡。
不過今天一大早,她還是起來了,熱了饅頭帶在路上啃著吃,早上8:00左右天亮時,她就到了第一個學生家。
上午兩個學生的家訪都比較順利,耽誤的時間不多,她應該能趕在午飯後到拉珍家。
趕路的中途,她正在吃餅,接到了惠知行的電話。
聽完惠知行的來意後,她讓惠知行把電話給仁央奶奶,問仁央奶奶是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