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衛勳結束通話戈爾喬曼的電話以後,旁邊的林帆有些遲疑問道:“衛導,你確定戈爾喬曼能幫上忙嗎?”
聽到林帆這話,肖曉陽和康丞都把目光看了過來。
很顯然,剛剛衛勳和戈爾喬曼打電話的時候,他們三人就在旁邊聽著。
《電鋸驚魂》算是這幾人頭腦一熱拍出來的作品,大家本來是對這部電影不抱有希望的,但這十幾天的拍攝時間,讓眾人逐漸開始意識到,《電鋸驚魂》是一部怎樣令人驚豔的電影。
凡事就怕有期待感。
之前無所謂是不指望《電鋸驚魂》能贏,現在有了期待感,就繼而開始擔憂,一部好的電影拍攝出來之後,宣發該怎麼做。
距離8.22號還有五天時間。
到時候《鬼娃》肯定不缺排片,那麼《電鋸驚魂》作為同題材的電影,怎麼才能在對手的壓制下拿到自己的排片,怎麼才能打動好萊塢的院線方,甚至把《電鋸驚魂》分銷向全世界上映呢?
這裡不是華夏,而是在好萊塢。
想要在這裡把一部華夏人拍攝的電影推銷出去,實在是太難了。
至少康丞、肖曉陽以及林帆三人,那是心裡一點底氣都沒有的。
“戈爾喬曼的經紀公司高梅,是好萊塢頂級的電影巨鱷,有了戈爾喬曼的推薦,後面我們或許有機會拿到高梅的全球上映渠道。當然,想要有資格和高梅合作,首先要《電鋸驚魂》在米國的票房足夠出色才行。”
衛勳笑這說道:“米國的院線方,和華夏的院線方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只要我們的熱度夠大,只要我們能賺到錢,那就能拿到足夠的排片。”
“可問題是……”
康丞在旁邊說道:“我們怎麼把熱度炒出去,現在我們已經快要淪為整個好萊塢的笑柄了。”
他說的這話並不假。
就在幾人身前的桌面上,放著幾份報紙,《好萊塢電影報》《洛杉磯時報》《環球電影》《芝加哥太陽報》,這些相關電影雜誌的娛樂八卦板塊,都報道出了最近好萊塢的一件賭約事件,大導演鮑德溫和一個華夏導演的一千萬美金賭約。
不出意外的是,寫下這個新聞的人,語氣中都帶著對華夏導演的嘲弄或者說同情。
雖然現在好萊塢裡沒有人會認識衛勳,但只要提起那個和鮑德溫一千萬美金賭約的華夏人,那肯定有很多人知道。
但對於娛樂圈的人來說,不管嘲諷還是支援,只要有人關注,有熱度,那就能創造出價值來。
“淪為笑柄又如何,他們覺得我們不行,所以才會嘲弄我們。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偏見,讓他們覺得我們行,《電鋸驚魂》的稽核今天應該就能下來了。”
衛勳笑了笑,說道:“現在,你們去聯絡好萊塢的幾家小影院,我們自己出錢包場,讓電影院找空場放映我們的電影,然後我們藉助戈爾喬曼、鮑德溫的名頭,先把《電鋸驚魂》的宣發坐起來,哦對了,或許還有艾拉,她也可以幫忙。”
康丞指了指在場的三四個人,一臉匪夷所思:“我們自己,來做宣發?”
從《電鋸驚魂》拍攝開始,他們自己寫劇本,自己租賃演員,自己客串,自己做燈光師攝影師,現在還要自己做宣發!
不得不說,跟著衛勳這十幾天,在場的三位年輕導演,每天都在自我懷疑當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