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遇見安子善以來,張華苦悶的心情慢慢的開朗起來,尤其是李陽有了回到縣城的希望之後,他已經有段時間沒有再想南楓的種種了。
於是,在縣辯論賽的會場上,當文敏說起山陽初中的對手是蓮山三中的時候,張華心頭猛的一跳。
那張惡形惡狀的臉,那個提起名字就如鯁在喉,恨不能生啖其肉的人,如潮水一般湧現在張華的記憶中。
“文老師,蓮山三中的參賽隊員,您知道有哪些人嗎?”
張華的聲音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面色平靜的有些滲人。
安子善扭頭看著張華,皺起了眉頭,他知道張華指的是誰,但他沒有辦法讓張華放下內心的仇恨,只能寄希望於張華能夠分得清輕重。
不要在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再橫生波折,這樣並不利於李陽的迴歸。
輕輕的拍了拍張華的肩膀,張華輕輕轉頭靜靜的看著安子善,看著他信任和支援的目光,不禁心中一暖,點了點頭。
安子善放下心來。
“三中的嗎?這個我還不知道呢,等會就知道了,我們的對手是他們,自我介紹的時候就認識了。”文敏狐疑的看了張華一眼,沒有搞明白他問參賽隊員的原因。
實際上,對於這次的辯論賽,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賽事,從學校到組委會都不是太重視。
這次辯論賽的重心是放在社會團體方面的,而加上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原因,很多人都不清楚,各個參賽學校以為組委會是為了鍛鍊學生。
事實上,這是安子善的主意,透過張華的父親張明教和魚蝦兄妹的父親方仁清讓這個主意實現了。
如果單純從鄉鎮合併政策的推動出發,從社會團體角度掀起輿論熱潮已經足夠了,根本沒有必要深入到學生階層,而且深入到初中的程度。
初中生,不要說鄉鎮初中了,就是縣直初中也沒有舉辦過幾次辯論賽,舉辦辯論賽的次數在整個校史上都屈指可數。
再者講,初中生的平均年齡在1216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都處於高速的發展期,不要說建立完善的三觀了,知道什麼是三觀的都沒幾個。
所以,正常情況下縣委是沒有必要讓辯論賽深入到初中部的。
但,安子善需要,他需要藉助這次辯論賽的機會,繼續推動鄉下的四所高中合併到縣直高中。
本來他認為這條路很難,憑一己之力讓這個政策提前,難度太大。但,巧合的是,李陽的事情促使了張華和他處於同一個利益訴求點上,於是張華的父親,張明教也在不遺餘力的推動鄉下的四所高中合併。
安子善要做的就是在鄉鎮合併時,給張明教一個拿得出手的理由去提出和推動鄉鎮高中合併。
這個理由就是安子善在辯論賽上的表現。
轉眼間,辯論賽到了上午第三場。
正方:山陽初中隊VS反方:蓮山三中隊
聽到主持人,蓮山一中的校長黃震宣佈第三場的參賽隊伍上臺,安子善四人在文敏和張恆鼓勵的目光中走上了臺。
至於教導主任高本利,把他們送來之後就不見人了,並未在大禮堂的參賽席中。
大禮堂的最東邊參賽席,蓮山三中的隊伍也慢慢的走上了臺,最前面南楓一幅趾高氣昂的模樣,踱著小方步。
遠遠的看到山陽初中隊伍中的張華後,南楓咧開了嘴,扭頭看著張知前,擠眉弄眼道,“張知前,你哥在對面哦,你不會故意放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