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看過一個新聞,南方某縣出現了每個鄉鎮私設收費崗亭的情況,一輛外地來的旅遊客車,過路費繳的旅遊公司都承擔不起了。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在我們縣,如何發展經濟?”
“我們正方認為,鄉鎮合併,減少鄉鎮數量,讓政治和經濟中心再集中,便於政策的暢達和我縣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支援鄉鎮合併,以上就是我們正方的觀點,謝謝。”
臺上臺下,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看著口若懸河的安子善,包括邊上的三個隊友,都是如此。
因為,這個立論跟之前他們的討論的時候說的不一樣啊,這個立論說的太全面,太有深度了,至少邊上的三個人崇拜的眼神是這樣想的。
評委席上,所有的評委早就停止了交談,靜靜的聽著安子善的立論,有一種縣常委會上,領導發言闡述發展綱要的味道。
而這一切,都被臺下的媒體錄影機完完整整的錄了下來。
直到安子善說完謝謝並坐下,臺下還是有些安靜。如何能不驚訝,因為安子善此時只是一個初中生,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而已。
誰能想到一個孩子居然看的這麼深刻,想的這麼長遠,這種強烈的反差感最是讓人震撼。
關鍵的關鍵是評委席上有縣職能部門的決策人物,他們深知大力發展蓮山縣旅遊產業也只是剛剛在常委會上被提議為下一個五年發展計劃的中心,都還沒有確定呢,現在卻有個初中生告訴他們一定要這麼做。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評委才相信這不是安子善的老師給提供的立論稿子。
一時間,這個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在很多人的心裡變的極有分量,這就是一個少年早智的天才啊。
在99年那樣的大環境下,網際網路沒有興起,人們沒有經歷極速資訊傳播的轟炸和薰陶,主要的傳播媒介就是電視和報刊,傳播的速度太慢。
簡單說就是人民的開化程度比之現在差之甚遠,這也是導致安子善一席立論獲得滿場震動的原因。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重生後的他清楚的知道,利用縣山丘多的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是蓮山縣2000年到2005年的五年計劃重心。
而這個訊息從重生後他就沒有從新聞中看到過,問過張華,他也沒聽說過。
所以,安子善斷定,要麼就是這個政策還未有提議,要麼就是在商討中,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確定下來。
安子善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以這樣一個少年早智的形象刻入所有人的認知中,那麼認可了自己,就會認可自己說的其他一些話和見解,就算一時不認可,也會放在心上,只要放在了心上,安子善就達到了目的。
沒錯,安子善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支援並推動鄉鎮高中合併到縣直高中。
他並不是不相信張明教,只是前世的習慣使他做重要的事情時,總會從多個方向去努力,而不是把籌碼壓在一起。
他相信,在現在這個年齡,得到那些成年人的認可,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為了這個目標,這次辯論賽一定要全力以赴,盡全力奪取學生團體冠軍。
這就是他的計劃,文學大賽是他為了得到某些人的認可造勢的方案之一。本來這些計劃要執行會困難重重,安子善也沒想到會有張華和方氏兄妹的情況出現。
本來他是有其他的辦法的,只不過會比較繁瑣,效果可能也不太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