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是,設計界開山鼻祖蘭迪和我們的影后葉冰倩!”
網友們沸騰了,之前的國際設計大賽並沒有播出影片,沒人知道蘭迪也是當時的評委,現在看到蘭迪,眾人驚呼節目組高能。
相比之下,葉冰倩一直活躍在電影界的電影咖,雖然她咖位目前國內影后地位牢固,可讓她當評委,網友們還是有些不買賬。
只聽艾森繼續介紹評選規則,“這一次,我們的評選規則為50的評委意見+30的時尚人士意見+20的小組答題表現。”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葉冰倩是作為時尚人士參加的,而並非評委。
不過聽到這規則,所有人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
艾森開始介紹半決賽的比賽規則,“可能大家不是很明白,所以下面我會詳細的給大家講解一遍本次比賽的比賽規則。
不同於初賽的傳統模式,半決賽的比賽形式採用的是混戰模式,設計服裝和製造成品不再是唯一的比賽專案。
關於小組答題表現:28位選手會先進行分組,每組4人,總共7組,七組之間同時進行知識問答。題目都是服裝設計方面的,只有答對的題目越多的組,才能更自由的選材,相對的,答對的題目越少的組,能得到的製作成品的材料也就越少,順帶一提所有選材都是盲選。而選題機會也是由答對題目的次數決定的,每題每組僅有一次答題機會。
可能有人注意到了我說的是選題機會,沒錯,也可能有小組選中的設計題目是空白的,這樣的話,只能選擇最差的布料來獲得參賽機會。
打個比方,第二組答對了4題,在7個組中答對題目的名詞排在第5位,那麼第二組就獲得了4次盲選材料的機會,以及3次選題機會。
也就是說,排名最後的組別,只能得到一次選題機會,溫馨提醒一下,排名最後的組只有一次機會是一定會選中空白設計題的!而第六組有兩次選題機會,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選中空白題。”
眾人聽完後,更懵了。
別說觀眾了,就是臺上的選手中都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
彈幕不斷的刷起來,節目組被罵的很慘。
雖然比賽規則難度大,但考慮到採用這樣的模式,比賽的趣味性會更高,所以節目組堅持了下來。
而顯然,節目組也考慮到了比賽規則的複雜級別,用卡通人物製成了一個簡易版的比賽規則影片。
“a組:選手1、2、3、4;b組:選手5、6、7、8進行答題,14道題中,a組答對10題,b組答對4題。七組中,a組獲得第一名,b組獲得第五名,a組得到的選材機會為5次,選題機會為7次;b組獲得選材機會4次,選題機會3次。
但由於選材和選題都是盲選,所以選材也不一定能選到好的材料,而選題也不一定能選到適合的題目。
而最終評審時的小組答題表現也會由排名來決定。最終大家的設計作品得分也會算在各自所在小組中,得分最高的三個組才有直接晉級的機會。獲得第一名的小組能直接晉級2人,第二第三名分明直接晉級1人,而最終晉級比賽的選手有7人,剩下的三個名額等節目結束後再行宣佈競選形勢。”
這段影片放完後,網友們還是有點懵,但大家心裡想的是,看看選手們究竟怎麼比就知道。
艾森讀完了史上最長的比賽規則後,終於抬起了頭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總的來說,小組的表現以及後續每個組員的作品對於選手能否晉級都很重要!”
然後又介紹了一遍今天的三位評委以及兩位時尚人士後,半決賽拉開了序幕。
大螢幕上放出了答題小組的分配狀況。
陸景苑分到了第三組,跟她一個組的是:應慧慧、張啟和王樂明。
她對這三個人沒什麼印象,初賽中的存在感也不怎麼高,像是十分低調的人,這樣的人比出跳的人好相處一點。
袁潤秋分在第五組,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身後的舞臺上有七個柱子。”艾森走了過去,在其中一個柱子上按下去,“這就是搶答器,需要按下才能進行答題,讓我們祝二十八位選手好運吧!”
音效師放出“嘟”的一聲,比賽終於正式開始了。
總共28道題,節目組安排28道題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主旨不是為了答題,而且比賽的題目都是專業題,觀眾們又不是設計專業的,很容易讓節目變得枯燥無味,加上服裝設計的比賽時間本來就很長,要是在無意義的答題環節上太浪費時間只會得不償失。
艾森報完第一題,選手們進行搶答,陸景苑想要過去按,邊上的應慧慧不小心擠開了她,像是要對著搶答器拍下去的樣子,見她要拍,陸景苑也就沒出手。
誰知道她快拍到的時候忽然停住了動作,露出了一臉困惑的表情。
就像是剛想起來一件事,卻又忽然忘記了一樣。
最終搶到了題目的是袁潤秋所在的第五組,只見袁潤秋輕鬆說出了答案,為第五組累積了一分。
陸景苑彷彿感覺到袁潤秋朝她投來了炫耀般的目光,她看了看應慧慧,道:“為了小組分,待會兒還是讓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