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金陵四大紈絝,因為《大楚邸報》一事,被朝廷公開表彰,豎立起賢德碑坊,想要抨擊金陵四大紈絝就難了。
小昏侯越出色,越證明“歲舉制”是對的。
現在,小昏侯親自證明了自己昏庸透頂,讓丞相府眾官員們無計可施。
雖然御史們離勝利還遠,但是至少不會立刻就被丞相府眾朝臣們打的一敗塗地。
御史大夫孔寒友心頭苦笑。
他為了請小昏侯出手,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重。已經簽了兩份協議了,把董賢良給賣了一次,又讓出了新制的第一屆主考官!
希望這一仗能贏吧。
否則,本錢都虧光了。
...
王肅副相也想不明白。
他已經給出了“朝廷釋出‘以紙代簡’政令”這個利益極大的重招,又要對小昏侯進行表彰,為何小昏侯還要如此做?
當然,身為副相,久經朝堂爭鬥。
他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
利益,永遠是朝堂上,官員們站隊的唯一關鍵。
這也就意味著,他給小昏侯的好處還不夠,御史大夫孔寒友給了更多,這才讓小昏侯不惜自汙,也要推翻歲舉制!
但他這個副相,權力有限,能給出的只有這些好處了。
還想要給出更多,必須是謝胡雍丞相親自出馬才行。
謝胡雍是門閥勳貴派系,在丞相府的領袖。而平王李榮,則是門閥勳貴派,在軍方的領袖。
要調整策略,重新排兵佈陣,還要請謝胡雍主相站出來說句話。
“謝主相,您尚未表示態度?”
王肅副相請教道。
金鑾殿上,不由安靜了下來,眾朝臣們屏息凝神,紛紛望向謝胡雍主相。
謝胡雍主相大人不顯山不露水,平時就是一個和和氣氣老好人,但是能穩坐十餘年主相之位,絕非和氣宰相能說明問題的。
謝胡雍面目肅然,心中也在反覆的掂量和評估。
御史大夫孔寒友,定然在小昏侯身上已經投入了巨大的資源,策動了小昏侯自汙來攻擊歲舉制。
他要不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給出更大的利益,拉攏小昏侯,對御史臺反戈一擊?
或者...。
乾脆將小昏侯和御史大夫孔寒友,一併擊倒?!
謝胡雍反覆的掂量和評估了許久,以門閥勳貴派在朝廷上的龐大實力,根本沒必要去拉攏小昏侯,完全可以做到將他們一併。
“老臣請奏!”
謝胡雍起身,拱手正色道:“皇上,歲舉制乃是大楚祖制,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但是,孔大人抨擊歲舉制的種種弊端。
老臣也承認,這弊端是存在的,而且要改。
臣請求增加一條,若是歲舉的舉子之中有昏臣混入朝堂,一旦查明其品行不端,當立刻革職!既然要興利除弊,那就從小昏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