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孝哈哈一笑:“等我爹領著大軍抵達,兩下合兵,那可就三萬四萬大軍了!到時候廣州守得住嗎?守不住,死得可就不是尚可喜了,而是尚家滿門!”
“你”傅弘烈怒道,“你真要造反啊!”
王忠孝搖搖頭,笑道:“傅仲謀,我是不是反了,是康熙要考慮的!尚之信現在要考慮的是要陪著他爹一起死在廣州,還是到北方去多活幾年!”
王忠孝的話說得那麼囂張,其實是在嚇唬人,能把尚可喜、尚之信嚇跑了,自己兵不血刃取廣州就行了。
同時他這話也說給在場廣東人聽的!
得讓廣東人知道,他王大頭要為大家殺尚報仇——如今的廣東人,是分為土、客、潮三大族群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大好的,不過在反對尚可喜的問題上,他們是一致的。
有尚可喜這個廣東公敵在,王忠孝才能比較容易整合廣東的人力物力。
只要能整頓好了廣東,那王忠孝就有足夠的力量發起北伐戰爭了雖然歷史上那次由廣東出發的北伐,還要等上二百幾十年才會發生。
但是考慮到清初全國各處的凋敝,廣東的力量佔全國的比例,其實比二百幾十年後還大!
只不過吳三桂、康熙、李自成他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在他們看來,即便有誰可以佔有廣東全境,甚至佔有兩廣,也不過是個割據一方的亂世軍閥而已。他們的主要對手,還是彼此啊!
就在廣東的形勢開始向全面割據化、藩鎮化演變的時候,湖廣、陝甘的形勢,也在急劇變化之中。
首先,當然是吳三桂籌備了近一年的“一出祁山之戰”,在崇禎四十五年,也就是康熙十一年的秋收之後,終於拉開序幕了。
不過和歷史上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候的打法不一樣,吳三桂並沒有採取大舉出擊的戰術,而是來了個“小舉出擊”,只是讓吳應麒、吳世琮兩父子率領四個衛的吳兵,總共兩萬人,出略陽、鳳縣,攻打甘肅的成縣、徽縣和兩當縣。
這三個縣大致上都位於祁山的東南部,地形比較尷尬,所以嶽樂沒敢佈署大軍,只是擺了一些甘肅綠營用來監視漢中方向上的吳軍。
在吳應麒、吳世琮出兵後,這三個縣的綠營兵都來個“見賊才逃”.還是挺勇的!
勇是勇,但是成縣、徽縣和兩當縣還是讓吳應麒和吳世琮輕輕鬆鬆拿下!
而這三縣歸了吳三桂後,位於祁山之南的階州自然不可能保全了,不多時也被吳三桂所得了!
奪取階州之後,吳三桂進軍祁山的大路也就通達了.不過這個時候天氣已經轉冷,吳三桂就沒繼續北伐,而是開始貓冬了!
這一貓冬,就是駐軍秦州的嶽樂和遠在西安的康熙,都有點被動了。
因為吳三桂明顯採取了個步步為營的戰略——出兵不多,消耗也就不大。消耗不大,那就有利於就地解決補給——階州和秦州的兩當縣、徽縣還是有一些開墾好的田土和沒有被清軍強制遷走的百姓的。
所以吳家軍完全可以在來年春天在階州和秦州的兩當縣、徽縣播種小麥,等秋收之後,應該就能支撐吳三桂的主力出祁山了。
這種打法雖然比較慢,但是卻非常穩健,而且利於持久,比歷史上諸葛亮的辦法好像還好一點。
對於清軍而言,他們能守住祁山就不錯了,不可能翻越祁山去攻打成縣、徽縣和兩當縣.去了也打不過啊!可要是不反擊,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吳三桂在祁山以南屯田積穀!
等明年秋天,糧草足備的吳家軍就有可能一次出動十萬去攻打祁山了.到時候鞏昌府和秦州都有可能保不住!
而吳三桂拿下鞏昌府和秦州之後,還可以繼續照葫蘆畫瓢,再屯一次田。
等到了康熙十三年的秋後,恐怕蘭州和平涼都要不保了.
其次,湖廣方向的敵人也很穩健!
李自成這個流寇時至今日,還貓在沅江、長江和洞庭湖之間,慢吞吞地設軍府、均田地一副要在澧州養老的樣子。到現在,地盤也就是整個澧州,小半個荊州、小半個宜昌、半個常德、半個永順。
而從貴州殺出來的吳國貴好像也不著急,慢悠悠拿下了沅州、辰州、靖州,現在剛剛攻入寶慶府境內。也是一副我不著急,我有時間的模樣。
吳三桂、李自成一大把年紀還那麼穩,卻讓康熙有點無從下手了
他現在的兵力並不比吳三桂、李自成強,如果這倆老傢伙輕敵冒進,還比較好對付,但他們現在都步步為營,康熙可就沒招了。
而就在康熙有點沒招的時候,廣東方面就傳來了讓他難以置信的訊息——王輔臣的奏摺和廣東提督李爛,幾乎前後腳抵達了西安行在!
而王輔臣和李爛要告訴康熙的,則是大清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
一個地方督撫擁兵自重還打內戰,但還是可以被看成大清忠臣的好時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