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正戶?這要怎麼變?”
楊起隆對著事兒似乎有點興趣,他手底下可有不少能和八旗這個團體搭上邊的門人!
“還能怎麼變?不就是父死子繼,主死奴繼的那一套?嫡系的正丁沒了,就讓來歷不清不楚的另戶人、開戶人頂上去當正戶也許還會提拔一些個健壯的奴僕當新的另戶人、開戶人,再從最底層的佃戶裡面選人充家奴。”
王忠孝對於封建社會嫡庶主僕一層套一層的人身依附體系還是很懂的.他家自己就是這情況啊!他和王吉貞哥倆算是正丁,下面還有一堆沒有登記入旗籍的弟弟都相當於另戶、開戶(另戶、開戶是在旗下的),而王輔臣的那些養子和家丁,就相當於家奴了。
在正白旗賬面上,老王家的正丁就是王輔臣、王吉貞、王忠孝他們仨,死完就絕戶。但如果把那些沒入籍的和那些養子、家丁都算上,死到一百靠後都不算完!
“這倒是小彌的機會!”楊起隆若有所思地說,“她要是能趁這一波轉成了正戶出身,憑著裕王的寵愛,怎麼都能得個側福晉,將來再生個兒子,那可就更得寵了。”
王忠孝笑著說:“有她幫著你說話,三哥想在天津搞個市舶司應該沒多難吧?以三哥在直隸地面上的勢力,只要出了北京城,那可就沒誰能拿住你了。
另外,過去朝廷不差錢,這才可以閉關搞海禁現在要和吳三桂打生打死,正是用錢之際,當然要廣開財路了。三哥你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在海貿上面多努把力,如果能把和朝鮮國的貿易抓到手裡,就能把船隊經營起來.這個海商的船隊和水師其實也差不多!三哥伱要是有了可以縱橫北洋的船隊,你可就是北洋通商大臣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北洋通商大臣?”楊起隆品了品,“聽著倒是挺大的.可是和朝鮮的貿易要怎麼才能壟斷到手?朝鮮那邊也搞海禁,和咱們的貿易主要是走朝貢路子的。”
“朝貢的路子都是大清吃虧,朝鮮佔便宜的,”王忠孝笑著說,“過去大清有的是銀子,這才當個冤大頭接下去朝廷可得大把花錢了,哪兒還能和朝鮮搞薄來厚往?只要皇上起了刮朝鮮的心思,你和裕王就能找個藉口把朝鮮國對外貿易的壟斷權拿手裡了。”
“藉口?有什麼藉口可以找?”
“呵呵,那可太多了!”王忠孝說,“倭寇是一個,海寇是一個,天地會是一個.實在不行,鰲拜也可以入朝鮮嘛!”
“鰲拜?這也行?”
“當然了!”王忠孝點點頭,“回頭讓復甫安排一下.現在朝廷在四川潰敗,正需要一場大勝提振人心!也是時候趕跑鰲拜,收復瑞安了.鰲拜在溫州呆不下去,要麼南下廣東,要麼就是東渡去朝鮮、日本了!到時候三哥正好搞個市舶司,一邊撈錢一邊逮鰲拜。”
楊起隆心說:這個鰲拜真是好用啊,哪裡需要就能去哪裡!
“還有個事兒”王忠孝這時忽然壓低了聲音,還向楊起隆、王吉貞招了招手,示意他們上前,“是關於先帝的!”
楊起隆問:“哪個先帝?永曆還是崇禎?”
“都不是,”王忠孝說,“是順治!”
“順治?”
“順治怎麼了?”
王忠孝故作神秘地一笑,然後低聲道:“順治其實還沒死他在董鄂妃死後就看破紅塵,去五臺山清涼寺落髮出家,當了和尚!”
“什麼?他皇上不當去當和尚?”
“這是真的嗎?”
“錯不了的!”王忠孝笑道,“那康熙還自作聰明,讓李晉王的兒子去守著五臺山!”
楊起隆沉吟道:“這可是個機會.”
“孫兒實在沒想到那些漢官沒一個靠得住的!一個省的大員啊!巡撫、提督、總兵全都投了吳三桂!連世授皇恩的馬思文都是吳三桂的人.”
慈寧宮大殿當中,就聽見一個小麻子皇帝哭得抽抽搭搭的。老太后坐在炕上,歪著身子,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只是小眼睛眯著,滿臉都是無奈的神色。
小麻子身邊還趴著個彪形大漢,正是那個費揚古。剛才他已經將四川局面崩潰的整個過程,一五一十全告訴了老太太。他剛說完,之前一直繃著的康熙就再繃不住,在老太太跟前哭訴了起來。
好容易等小皇帝的哭訴告一段落,布木布泰才慢慢地道:“漢官沒一個靠得住那麼朝廷能依靠滿人、蒙古人打敗吳三桂嗎?現在各地都有督軍的漢員,有些個雖然抬了旗,但心底裡頭恐怕還當自己是漢人。如果他們都投了吳三桂,咱大清還有嗎?”
“可是孫兒現在真不知道哪個漢員、八旗漢軍可靠,哪個漢員、八旗漢軍不可靠了。”康熙流著淚說,“皇瑪嬤您見到的牛鬼蛇神多了,還請教孫兒如何識人。”
布木布泰嘆了口氣,說:“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玄燁,你要識人,就不能只聽他們說了什麼,還要看他們做了什麼.而且還有好好想想他們的所做所為是不是真的讓他們不得不跟著大清,跟著你這個皇上走!”
“不得不跟著走?”康熙望著老太太。
布木布泰點點頭說:“不得不跟著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滿人為什麼最靠得住?就是因為他們不得不跟著你這個皇上!鰲拜的黨羽是多,可這次在四川背叛朝廷的還是漢人!
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滿人只有跟著你,才能保住這份世襲的榮華富貴.吳三桂那邊,是沒有他們的好日子的。”
康熙皺著眉頭:“可是孫兒不能只靠滿人去和吳三桂鬥啊滿人雖然可靠,但是武力終究大不如前了,而且人數太少,也死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