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鎮附近,位於一處低矮山樑上的石鼓寺是一座廢棄了多年的寺廟,寺廟當年的規模不小,應該是得到了自流井鹽商的供奉,現在殘存下來的建築還都非常高大堅固。
現在這座寺廟已經變成了安親王嶽樂的中軍所在,寺廟所在的山樑底下還有個小山坳和一個廢棄的村子,戴梓領著的炮隊就擺在那裡,十二門威遠將軍炮已經架好了,就等大隊吳兵從三四百步開外的官道上過去的時候,就能發炮猛轟了!
大炮一響,埋伏在附近山林當中的清軍就會跟猛虎下山一樣,朝著被大炮轟亂的吳兵殺去!
以上就是今天嶽樂指揮的兩萬大清天兵的作戰計劃!
計劃是很好的,但總是趕不上變化.那隊萬餘人的吳兵後隊,不知怎麼回事,走到大觀鎮西南十里的一處由操陝西口音的“雲南移民”修建的村寨後,就不再前進,開始在那裡埋鍋造飯了!
而那處寨子周圍非常開闊,不適合打埋伏,到時挺適合擺開來打堂堂之陣
這下輪到嶽樂頭大了!
他現在是帶著部隊下山列陣好呢?還是繼續等待好呢?
如果他現在下山列陣,那“吳兵”的前隊可就不會再去自投羅網了,而是會調頭南下和吳兵的後隊一起夾擊他雖然吳兵前後兩隊加一塊兒也不會超過一萬五千,優勢仍然在他。
但這麼一來,想要逮住吳應麒就難了!
可他現在要是不出擊,那等吳兵前隊中了埋伏,這後隊的萬餘人就有可能就地轉為堅守如果吳應麒不在前隊裡面,那就算勒爾錦滅了那兩千幾百人,嶽樂還是沒有達成目標。
真是讓人為難啊!
嶽樂正為難呢,守在他身邊,一個異常魁梧,穿著正白旗顏色的布面甲的二十幾歲壯漢忽然大喊了起來:“東南方向.紅巾軍!”
嶽樂聽見這聲音就是一愣.紅巾軍?
現在什麼朝代?元末嗎?哪兒來的紅巾軍?現在最多是清末不,不,大清要萬萬年的,不可能有“末”!
這個時候那壯漢又吼起來了:“王爺,東南方向出現紅巾軍.數量很多,似乎上萬了!”
什麼?上萬紅巾軍?
嶽樂這下可不淡定了,馬上站起身問:“費揚古,那些紅巾軍在哪兒?”
費揚古是這個壯漢的名兒,他的滿洲老姓是董鄂,就是那個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氏的弟弟——看他這塊兒,比王忠孝都高一些,還壯了一圈!他姐姐估計也是個“彪形大妃”.因為“彪形大妃”的緣故,費揚古他阿瑪也就官運亨通,從一個護軍統領一直升到內大臣,爵位也就從二等男升到了三等伯,後來還追贈了侯爵。而這個費揚古則繼承了三等伯的爵位,現在以副都統銜在嶽樂帳下聽用。
雖然沒有自領一軍,但是嶽樂對費揚古非常器重,把他當成了“參謀長”用,這次伏擊吳家軍的“天才計劃”就出自費揚古之手。
當然了,這個計劃是好計劃但架不住吳三桂手裡也有一份副本啊!
“王爺,東南方向,好像是從南溪縣開過來的!”
費揚古一邊說一邊把個千里鏡塞給了嶽樂,還扶著他跑到一座剛剛搭好的望臺邊上。嶽樂雖然上了年紀,但還是挺靈活的,三兩下就爬了上去,然後舉起千里鏡望東南看去。
石鼓寺所在的山樑東邊就是一大片開闊的平原,平原一直鋪到蜀江北岸,而在這平原往東南的盡頭,還有一座依著長江的縣城就是南溪縣。
目前這座縣城也在“吳兵”的控制下。
不過根據之前的情報,南溪縣城當中並無大隊“吳兵”.沒想到這會兒卻有數以萬計頭裹紅巾的步騎,浩浩蕩蕩從南溪縣城中開出來,向著石鼓寺方向而來!
“王爺,吳應麒反了!我們中計了.”
嶽樂還在發矇的時候,費揚古又嚷嚷起來了,“之前在蘇州造反的朱三太子的手下,不就是這樣的紅巾軍嗎?”
對啊!嶽樂終於反應過來了!
隨即,一個更加可怕的念頭,就在他的腦海當中浮現出來了,吳應麒不,有可能是吳三桂反了!
“王爺,山下的吳兵大隊動了!他們他們也變成紅巾軍了!”
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嶽樂的戈什哈頭子大呼了起來,嶽樂趕緊轉過身看去,就發現原本在山下那處莊子周圍休息的吳兵,這時已經開始重新整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