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周軍最基本的編制就是衛、營、隊,他們的衛相當於大明的旅,營、隊兩級也和大明那邊差不多,最近也在衛以上設定了更大的鎮,不過並不常設,只是在大戰開始前才臨時編成。
而吳周府兵的伙食單位則是一隊自成一個,圍坐著野戰鍋灶在那裡吃飯。白米飯、肉湯和黃酒的香味,在營地當中到處瀰漫,吳周的府兵們都吃得香極了,部隊計程車氣看著也挺高。
吳應麒對剛剛從西域前線回來的吳世琮道:“白居易說得沒錯,還是江南好啊!米飯肉湯還有酒,吃飽喝足上戰場.比西域強多了吧?”
吳世琮笑道:“西域也有西域的好,胡姬漂亮吃的喝的也還行。雖然物產貧瘠了一些,但好在地廣人稀。對了,聽說蔥嶺以西,雪域以南也有不亞於中原的富庶之土。其中不少地方還是漢唐故土呢!父王,等將來咱大週一統天下了,咱們大周也來一場長子西征怎麼樣?”
吳應麒看著兒子,笑著點點頭:“好!到時候讓你帶著世璠、世珏一起去給他們一人打個國!咱們畢竟是大周,大周是搞封邦建國的。”
“嗯!”
李輔臣這個時候也和吳應麒、吳世琮一樣,在永安市大營當中進行戰前最後一次視察——他視察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確保國人兵們的“最後一餐”能吃飽吃好,更是為了讓底下的國人兵深切感受到他這個南王對他們的關心。得讓他們知道,大明的英王、南王,還有其他的王,是把他們當成自己人的!而如今的共和大明,更是他們自己的國!
只有讓他們知道了大明有他們一份,他們上了戰場才能拼命努力啊!
和對面的吳周軍一樣,明軍的“最後一餐”也是比較豐盛的,一樣是米飯管夠,有酒有肉,只不過那個肉是醃製過的鹹肉——都是千里迢迢運來的,鮮肉非得臭了不可。明軍的酒則是蒸餾過的白酒,這也是為了方便運輸。
吃完這一頓後,各隊的伙伕,還把準備好的乾糧給士兵們發了下去。乾糧準備的是包了鹹肉的大饅頭,不僅管飽還能補充鹽分,考慮的還是挺周到的。
眾人吃完“最後一餐”,又領到了兩日份的乾糧後,各個營部的集結號就響起來了,士兵們紛紛以隊為單位整隊,列隊完畢後,各隊的隊正、隊副,就開始嚴格按照作戰條例,挨個檢查士兵的裝備和乾糧,每檢查完一個,便會命令該士兵戴上包裹著紅巾的頭盔。
在全隊士兵都戴上頭盔後,便表示全隊戰備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現在明軍步軍的隊,依舊分為“純燧發槍隊”和“雙槍隊”兩種,前者清一色都是燧發槍,其中還包括一些線膛燧發槍。後者則是兩個燧發槍排加上兩個長槍排,再加上一個隊直排,總兵力就在二百上下。一個營就是四個這樣的隊加上一個營直隊,總兵力大約一千。一個旅則是四個這樣營加上一個旅直營,人數大約五千。一個鎮則是兩個旅加上一個兩千人鎮標,總共一萬二千人。
而軍一級的單位,目前也不常設。所以一個軍下面到底該有多少鎮,該轄多少直屬部隊,也是沒有定數的。
李中山、李輔臣本來各帶了一個軍直——包括他們倆的親兵,兩個炮兵標,兩個輜重標,還有兩個軍司。不過為了讓李中正可以帶著兩個師去執行迂迴任務,他倆就從兩個軍直當中允出一些人,又組成了一個小軍直,給了李中正。
當李輔臣視察完部隊,回到自己的中軍,準備吃完自己的早飯,然後率隊出發的時候,他的二兒子兼頂頭上司李中山也正好回來。
不過李中山不是去視察部隊的,而是送李中正出發——李中正率領的迂迴部隊是大晚上悄悄出門的,李中山擔心兄弟頭一回承擔重任,心態可能不穩,於是就起了個大早,親自送他出發。
“老二,你三弟怎麼樣?能穩得住嗎?”李輔臣看見李中山進來,就先問了句,然後才拿起個包子啃一口。
“看著還行!”李中山笑道,“比先前的那個老三可強多了不過打仗這事兒,也還得看天分。”
聽見李中山提起孫吉慶,李輔臣也是輕輕一嘆。本來今天帶著一個軍去執行迂迴任務的應該是他啊!
李中山這時候又道:“有周昌跟著,應該大差不差。”
李輔臣點點頭,又問:“李忠王的三萬大軍到哪兒了?”
“昨天過了汨羅江在平江縣過的。”李中山道,“現在距離咱們這裡大概還有幾十裡吧,快一點今天傍晚能到。”
他話剛說到這裡,姚啟聖就挑開簾子進來了,“大將軍、南王,各鎮都已經就緒!”
李中山點點頭,吐出兩個字兒:“出發!”
天色微明,號聲鼓聲此起彼伏,一隊隊紅巾紅袍的國人兵,紛紛紅色的溪流一樣,從永興市大營的各處營門流出,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在各自的隊旗、營旗、旅旗的指引下,先是組成野地行軍的寬大縱隊,然後浩浩蕩蕩開赴前沿陣地。在他們出發之前,各鎮派出的參謀和督陣兵,已經用各旅特有的認旗(根據中國傳統,一般都是猛獸圖形)在野地當中插出了大致的進軍路線。
各鎮的騎兵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出去了,他們將先行抵達佈陣的前沿戰場,防止大周的騎兵隊行進中的明軍進行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