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鄭宗明也說,“日本畢竟有兩千萬人口……大將軍是想將日本分成幾個國,然後分別以德服人之,還是想維持日本國的統一,以方便佈施仁德?”
“分而治之當然是最好的!”李中山說,“兩千萬人口治理起來的確很不方便……可是又該如何分日本而治之呢?
這分而治之的事情,單純依靠武德恐怕也很難成事吧?”
“倒也不是很難,”鄭宗明搖頭道,“而是很貴……可能會得不償失!如果大將軍只是想推翻德川幕府,再換一個聽話的日本國幕府上臺,倒是沒有太大的難度。”
推翻德川換島津或毛利?李中山心裡琢磨:彷彿也沒太大的意思吧?
日本終究還是要分成幾塊來治理為好!
朱舜水思考了一會兒,緩緩道:“其實也不是沒有巧辦法……”
“舜水先生有何高見?”李中山趕緊請教。
“高見不敢,”朱舜水笑道,“只是一點想法……”
李中山見他欲言又止,便趕緊催促道:”“先生,別賣關子了,快快到來吧!”
“將軍莫急,老朽這就知無不言,”朱老爺子斟酌著說,“日本國所謂的將軍治世,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分邦建國之法,將軍之下的藩主大名,其實就是一個個諸侯國的國主!
這套體制本來就極容易造成分裂!早年的室町幕府就因此難以控制地方大名,最後整個國家都分崩離析,日本也因此進入所謂戰國亂世。
如果不是出了織田姓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樣的英雄,一步步將日本重新統一起來……這個國可能就真的散了。
而德川家康在壓服群雄,一統日本之後,實際上採取了一種類似於漢朝郡國並行制的辦法來治理國家。
雖然日本國內的異姓諸侯極多,郡縣,或曰天領所佔份額始終沒有辦法壓服地方大名的地盤。
但德川幕府又採取了交代參覲之法,使各地大名不是奔忙於道中,就是常居於江戶,沒有多少時間去治理地方。
久而久之,諸侯就和地方疏遠,和幕府親近了……”
朱舜水絮絮叨叨說了一堆,雖然還沒說出自己的“巧辦法”,但是李大將軍卻已經有點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了。
“舜水先生,”李中山看老爺子一直在“啟發自己”,於是就順著他的意思說道,“我有點明白了,西漢的郡國並行歸根結底是要大一統的。所以德川幕府也走在這條路上……只是現在還沒有修煉到家而已。”
“大將軍您聖明!”朱舜水笑道,“那德川家康的雄才大略自然比不了漢高帝……要不然日本國現在早就擰成了一股繩,想要分而治之都不可能了!”
“那現在要怎麼分?”李中山問。
“要把德川幕府變成室町幕府,”朱舜水說,“德川幕府力壓群雄,自上而下定了規矩。而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先天不足,依靠天下大名的支援才當上將軍。所以是自下而上定了規矩……有點像康熙打敗福全後搞的合眾為國!”
李中山這下明白了:德川幕府和室町幕府大概就是聯邦和邦聯的區別!
如果要用巧辦法瓦解日本,就只有想辦法對日本國的藩幕制度進行改革,把日本再引回到“邦聯”的路子上去……
只要封建邦聯當久了,日本就會變得稀碎了,再想要統一起來應該是很難的。
“舜水先生這一招果然高妙啊!”李中山豎起大拇道,“縱然武侯在世,應該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朱舜水笑道:“大將軍,您就別誇我了,老朽在日本住了好些年。還當過如今的日本幕府大佬德川光國的老師,還能不知道日本國的弱點和軟肋?
不過,老朽提出的這辦法,要真的成真也不太容易啊!”
李中山笑道:“要把日本這個2000萬人的國家分成一塊兒一塊兒的,分別以德服之,本就是個高難度的辦法。”
他頓了頓,又道:“不過,事在人為……咱們再一起合計合計,看看應該從哪裡下手?”
……
在杭州灣旁邊,以九龍山為中心,東起白沙灣,西至乍浦鎮,綿延十餘里的海灘線上,已經成為了一座巨大的軍事難民營。幾個月前氣勢洶洶,在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支援下登陸乍浦的日本僱傭軍團,在平湖縣及其周圍地區轉了一圈,撒了幾個月的野之後,終於被李中正指揮的明軍又逼回到了乍浦到白沙灣之間的灘塗附近。他們現在可以輾轉騰挪的空間已經相當狹窄了,僅僅只是灘塗向內陸延伸不到十里。再往前,就是雙方的接觸線了!
超過十萬明軍就壓在這數萬被逼到杭州灣海邊的日本傭兵頭上,擺出了個泰山壓頂的姿態,隨時可以把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倭寇徹底碾碎!
實際上,這次倭寇入侵平湖的戰役,根本就是李中正在玩“誘敵上陸”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