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說這事兒的時候,尹鑴還琢磨著是不是要等楊起隆兵敗後請大明天兵來朝鮮?這個共和就共和吧!總比倭寇反殺回來好吧?
朝鮮國弱民窮,實在禁不起又一場倭寇入侵了。
可是沒想到,楊起隆居然拉上尹鑴一起幹了,兩個人一起乘坐一條剛從大明買來沒多久的大船,和施琅指揮的登陸船隊一起,選了個北風呼嘯的日子,就出海入侵日本了。而且總共只帶了8800這怎麼可能成功?
日本國那邊已經得到訊息了,還派了幕府老中大久保忠朝到九州來當郡代,組織九州的武士一起抗朝。
九州武士可多了,十幾萬都有!而且那些日本武士全都無比兇殘,當年殺得朝鮮國差一點滅亡,現在8800人就去討伐人家.你這8800人要都是大清來的精兵也罷了,可問題是他們大多數是朝鮮人,這怎麼打得過?
朝鮮要完!
同一時刻,在博多灣內的久原灘頭上,一條快蟹船還沒有停穩,上面裝得滿滿當當的朝鮮新建軍官兵和大清北洋水師中的朝鮮槳手,都已經順著從船艏放下來的跳板衝下來了。當先的一個朝鮮新建軍的隊正披著厚重的棉甲,舉著軍刀,紅著眼睛。士兵們也轟隆隆地下來,一個個神情緊張。
“倭寇的老巢,我們終於衝上來了!就是死在這裡,也死而無憾了!”
這個第一個踏上日本九州本島土地的軍官,就是來自慶尚道安東地方的金尚勇,他也算出身名門,是赫赫有名的安東金氏的子弟,可惜不是嫡出,而是個不值錢的妓生,註定不能受到朝鮮王國的重用——朝鮮的出身實行嚴苛的從母法,哪怕名門出身,也得是嫡出才值錢。
要不然一個庶子、孽子,甚至更低賤的妓生,在身份上甚至是比普通平民都不如,當然也不入兩班。無論怎麼奮鬥,也沒什麼前途。
可是讓金尚勇沒想到的是,來自大清的監國大人楊起隆根本不在乎什麼庶出、孽生、妓生的人家唯才是舉,唯勇是舉!
而且給錢還多,還論功晉升!
真是太公平了!
所以金尚勇和其他新建軍中的庶子、孽子、妓生子,全都跟找到了組織一樣,對於新軍有了極強的歸屬感,也願意為楊起隆而死。
不過今天登陸博多灣這種死法,還是太草率了
想到這裡,金尚勇就回頭看看,霧氣已經散去了一些,負責衝灘的大部分快蟹船的身影已經清晰可辨!
而海面上,並無日本國的一船一舟.昔日繁華的博多灣顯得無比蕭瑟,似乎入侵的“朝鮮船”,就是這裡唯一的船隻了。
奇襲難道成功了?
如金尚勇這種級別的軍官,當然不會知道如今日本國的武備到底是個啥樣?
因為七八十年前的那場戰爭,也許還有許多朝鮮人將現在的日本當成一個軍事力量非常強大的國家,甚至日本人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實際上的情況是,由於七八十年的太平盛世,和德川幕府的種種限制。現在日本國各藩的武力,都已經變得相當孱弱。他們的軍備水平,甚至還遠遠不如當年豐臣秀吉派出去侵略朝鮮的軍隊。
雖然被幕府派到九州擔任郡代,自己還有唐津一藩的大久保忠朝早就預料到博多灣有可能遭遇攻擊——歷史上的元寇來襲,打的就是博多嘛!但他卻實在派不出大軍在博多灣嚴密佈防。
這九州的武士雖多,但已經準備好要為德川幕府盡忠的實在沒幾個,倒是有不少人正巴望著德川家倒黴,他們好趁機崛起呢!
而且就算被大久保忠朝打發到博多佈防的九州武士們,突然看到海面上向自己衝來的敵艦,也在第一時間陷入了慌亂。以至於用來防禦的火炮都沒有一門能及時打響。
一隊九州武士,正好在久原灘頭巡邏。他們幾乎是眼睜睜看著敵人的大船衝上灘頭,可是卻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慌亂之中。甚至連手頭的火繩槍的火繩都沒有能及時點燃。
直到他們發現金尚勇的手下已經開始在沙灘上列陣,才知道大事不妙,也亂紛紛的跟著一起排隊,勉強組成了一個陣型。
可當他們剛剛列陣完畢,對面密百餘步外集的子彈就噼裡啪啦打過來了,而且還打的異常精準,一輪齊射就把這些倭兵打的死傷慘重,僥倖活下來的,也喪失了抵抗下去的勇氣,轉過身就倉皇而逃。
這反應讓所有的朝鮮人都大吃一驚。
這就是威名赫赫的倭寇嗎?他們怎麼變成了紙老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