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這些日子,正率領兩萬大軍,詐稱二十萬,以替明周解鬥為名,駐紮在開封府。
當然了,如果大明的大將軍李中山一定要鬥死大周的新皇帝吳世璠,他這個吳玄燁也只能提供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援了。
不過康熙分析後覺得他這次“解鬥”成功的機率還是很高的,因為大明一口吞不下整個吳周而且大明的當務之急也不是吞掉吳周,而是統一內部。
這個大明和吳周、耿靖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一場大明議政諸王之間的內訌!
而這場內訌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大明內部不統一,議政諸王的地盤和軍隊都太多,儼然就是一國之君。大明中樞被李中山、李輔臣、盧三好、陳永華這夥人把持後,自然會有不服他們的勢力起兵造反。
如果李中山想要完全消弭內訌風險,那他就必須挾大勝之威整頓內部,把議政諸王的軍隊、地盤都收歸國有。
但這事兒難度不小,沒幾年搞不定。如果不搞定這個,就只知道蒙著頭東征西討,那麼打下的地盤越大,底下的藩王實力也就越大,早晚還會出現吳三桂、耿精忠這樣的人。
實際上,康熙自己也被底下的諸侯議政王和諸侯議政大臣所困擾,好在大清這邊除了恭親王常寧和朝鮮監國楊起隆之外,還沒有特別強大的諸侯。而楊起隆和常寧不是一夥兒的,所以兩個人不會勾結在一起造反,因此康熙眼下也還能控制住局面。
如果他能接著這次“解鬥”,和大周達成一個“西北互保”,再同大明也議和成功,哪怕只能爭取到五年十年的和平,那他也能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北清的統治地位。
不過納蘭明珠和多隆帶回來的李中山的議和條件,卻讓他有點為難。
他之前向吳三桂稱臣已經掉了不少威望了,如果不是福全打仗的手藝太潮,他現在都不是皇上了。
這回又要當貳臣,向大明稱臣.可別再激反了常寧!
所以今兒在接見明珠、多隆的時候,他沒有馬上點頭,這會兒還是一邊想著心事,一邊回到行在後宮的。
“妾身恭迎皇上!”
楊小彌嬌滴滴的聲音打斷了康熙的思緒。
康熙抬頭一看,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楊皇后在行在的寢宮了。
“平身,”康熙擠出一絲笑容,“皇后,陪著走幾步吧。”
“皇上,您有心事?”楊小彌站起身,跟著康熙在院子裡踱起了步子,她看見康熙的麻顏不展,就主動開口打聽了。
她這行為屬於後宮干政!康熙是非常反對後宮干政的,不過楊皇后除外.她的滿洲名字可是那拉蘭兒,幹個政不是天經地義的?
“李大頭要朕向朱三太子稱臣!”康熙道,“朕都向吳三桂稱過臣了,現在又要”
“哦,是皇上不願意當貳臣?”楊小彌也真敢說。
康熙的麻顏頓時一沉,不高興了,但是扭頭看看楊小彌的臉蛋、胸脯、肚皮,這氣兒就消了。
人家可是要臉蛋有臉蛋,要身材有身材,而且還會生兒子!
有了兒子,康熙的皇位才穩當!
“當貳臣也沒什麼,”康熙道,“就是萬一有人再拿這個當藉口起兵,這不又是天下大亂嗎?”
“這好辦,”楊小彌道,“讓五爺出使南京去向朱三太子上表稱臣就行了。”
“讓常寧去?”康熙一聽,麻顏大悅,常寧要是去當這個稱臣使了,那他還有什麼理由造反?
他隨即又有點皺眉:“可他肯嗎?”
“怎麼會不肯?”楊小彌道,“大清江山沒他一份?大清真要被大明北伐了,他在山東可是頭一個捱揍的!皇上,這道理您不方便和五爺說,妾身去和他說。保管讓他自己提出去南京出使!”
“那可太好了!”康熙笑道,“常寧過兩天就要來開封府到時候我就去許州和吳世璠會盟,你留在開封府和常寧見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