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正解釋說:“因為南昌距離江夏有六百里,您的大軍即便日行百里,也得走六天如果大將軍府沒有料錯,吳三桂的大軍到那時肯定已經兵臨江夏!您的兩萬大軍即便回到江夏,能抵擋得住吳三桂?吳三桂和康熙已經結盟,北方暫時不需要大量用兵,而江夏又是天下通衢之地,只要掌握長江、漢水,運兵運糧都非常方便。只要吳三桂願意,在江夏投入二十萬大軍也沒有問題。而咱們又能在江夏投入多少?
所以.大將軍府判斷,江夏、漢口、漢陽三城大機率是守不住的,而且也不能在那裡和吳三桂決戰。”
“不決戰?那”李來順大驚,“那怎麼辦?難道武昌府、漢陽府都不要了嗎?我忠王府數萬忠義之士的家就這樣不要了?”
“忠王殿下,”李中正道,“大將軍府已經有了安排,早就給忠王府的奉天公送去了錦囊計只要他依計形勢,江夏雖然不守,但是忠王軍的家眷還是可以保全的,而且忠王府的隊伍,還可以在武昌府境內維持。所以您不必回援!”
“什麼?不必回援?”李來順都有點急了,“你什麼人呢?你不讓本王回援就不回援了?”
“忠王殿下,”李中正淡淡地說,“大將軍已經下令讓南王殿下節制江西全軍.您現在要聽南王的指揮了!”
“聽南王”李來順聽著這話就不對啊!
大家都是王,憑什麼忠王要聽南王的?就因為南王輩份高?
李輔臣笑眯眯掏出一封摺子,遞到了李來順跟前:“忠王,這是大將軍的鈞令手諭,您自己看吧!”
李來順趕緊接過這摺子,開啟來一看,沒錯啊,字跡和官印看著好像挺對的,裡面的內容就是一個意思,由平西將軍,南王李輔臣節制江西境內的全部明軍和州府!並且還特別言明,要求忠王李來順服從南王李輔臣的指揮,直到大將軍本人抵達!
“忠王!”李中正道,“現在大敵當前,大明的軍令政令,要儘可能統一而且您要相信大將軍和南王殿下用兵打仗的能耐!”
李輔臣笑道:“忠王,我和英王打仗的本事,你還信不過?你好好聽我的,準沒錯江夏雖然守不住,但你爺爺和忠王軍的家眷是不會有事兒的。大將軍府都有安排!”
李中正信心滿滿地說:“大將軍的安排是誘吳三桂入鄱陽湖!等他入了鄱陽湖,大將軍自會親率水軍來戰,我們保管把他打成陳友諒第二!”
李來順嘟噥道:“那,那可是吳三桂啊!”
李輔臣笑道:“這一次打得就是吳三桂!”
李來順想了想,問:“那咱們接下去該怎麼辦?”
“去九江!”李輔臣道。
“去九江?”李來順一愣。
“對!”李輔臣笑道,“我們去佯攻九江,好給傑書一個給當吳三桂的狗藉口!他收了狗,那就得來救狗的命!”
江夏城的李自成和他的老營兵,從昨晚上開始,就一直在苦苦支撐,卻在背水一戰的精銳吳周軍打擊下,節節後退。
雖然廣州佛山的燧發槍供應也對忠王府開放,忠王府也採購了一些。但是李自成手下的老營兵和他本人,還是覺得有根火繩去點燃火藥比較靠譜。
而且他們也更喜歡威力巨大的斑鳩腳火槍——這種火槍打出去彈丸能有一兩半那麼重!足夠穿透盾車上架著的大木盾!
所以李自成的老營並沒有配備燧發槍,只是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步兵裝備了斑鳩腳火槍。如果拉上大炮,配合上騎兵馬隊去城外打野戰倒也不一定輸給燧發槍兵。
但是現在在城內啊!
而且吳世珏、林興珠他們來的太突然,李自成是倉促應戰,根本來不及佈署大炮,此刻城內也沒有馬隊可以運用。所以兩邊就開始拼火槍了!
一對射,李自成的人馬上就吃虧了。吳世珏、林興珠他們帶來一千多燧發槍兵,而且還搶佔了漢陽門城樓一帶的城牆,在李自成的人壓上來後,那是居高臨下,彈如雨下,很快就打得李自成的老營兵死傷慘重。
不過李自成也是久經戰陣之輩,看到打不過,也沒有硬衝,而是一面轉入防守,構築街壘,一面派人出城調集援兵。
而吳世珏、林興珠那邊馬上就轉入了攻勢,而且他們看到李自成的老營兵據守在街邊的房舍中,於是就利用西北風起的機會沿街放火,然後利用煙霧掩護,將一個個“刀牌、火槍、弓箭”三人隊派上打巷戰。
精銳的吳周軍很快就又一次佔了上風。
打仗這一行,看來不是“越老越吃香”的,李自成的老兵無論對射還得近戰肉搏,都不是吳家精銳的對手!
不過這個火一放就失去了控制,很快就越燒越旺,開始沿著漢陽門內大街一路蔓延,燒向皇城而去了。
被大火籠罩的城市,一下就有了一點地獄景象,無數的平民哭喊奔走,這些平民在城市各處逃散,也將“吳三桂兵到”的訊息傳到了城市的其他地方。
這下整個江夏都亂套了!
吳三桂的軍隊在武昌這裡可沒什麼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