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臣這次真是捨出血本了,他一共就跟李中山拿了八十萬兩現銀,現在擺在蔡毓榮跟前的就是整整五十萬兩!
五十萬啊!
買地皮也是個學問啊!
李輔臣才不會一座一座買呢!那多浪費?而且也不一定夠所以他只打算買一座城,就是江西省會南昌府的府城!
在他看來,只要南昌買下來了,江西境內,除了傑書親自據守的九江府城和由傑書最心腹的幾個滿洲大將據守的湖口、南康之外,誰還敢對抗大明的天兵?
那些借了京債上任的官白勞,還真打算為大清殉死?有病吧?
再說了,李輔臣也不要他們馬上把城交出去,他就是過路的,那些地方守官納個降表就行了。不納降表也沒關係,別擋道就行.李輔臣麾下三萬廣東鄉兵,那是什麼戰鬥力?安慶、太平、池州這些堅城都被他在很短的時間一一拔除,江西境內那些沒有重兵在手的地方官還想擋住他?找死嗎?
不過南昌他是一定要買下來的倒不是駐守南昌的蔡毓榮會擋他的道,而是李中山派李中正帶來了大將軍的金牌手令,嚴令李輔臣必須拿下南昌,並且分出至少一半軍隊駐守南昌!
話說這還是李輔臣第一次看見金牌手令——老大一金牌,他已經揣兜裡了,這個手令當然也得照著辦理了。
所以他就在在南昌城下和從武昌開過來的李來順部會師,五萬大軍把個南昌城團團包圍,隨後就開始和蔡毓榮談判“拆遷補償”的問題。
蔡毓榮對大清其實還是很比較忠的.他的忠誠價值五十萬兩白銀!一開始他想要八十萬,而李輔臣只答應三十萬,兩邊討價還價,最後李輔臣把補償金提到了四十萬,而蔡毓榮則表示少於五十萬兩他絕對不會背叛大清!
結果李輔臣被他的忠心感動,再加上昨天晚上看見了從江夏一路翻山越嶺傳過來的烽火,於是同意了蔡毓榮的要價。
而蔡毓榮也是個言而有信的真君子,馬上就剪了辮子,換上了李輔臣派人送去的官服,還接受了南洋通商副使的閒職,出城來點收白銀了。
只要數目對,成色好,他就立即交出南昌城,然後帶著一大家子和三百親兵去廣州上任——其實也沒什麼差事要他管,南洋通商大使是李吉貞在幹,沒有副使不也幹到現在了?
這個時候,蔡毓榮的一個總賬房已經點好數了,拿著賬本笑眯眯道了主子跟前:“老爺,已經點好了,總共五十萬兩整。銀子的成色也不錯,雖然不是一兩銀,但也是海關庫存的五十兩一錠的關銀,總共一萬錠,可以直接存入四大行的!”
蔡毓榮一聽這話,一張胖乎乎,毛茸茸的鬍子臉頓時就笑開花兒了,一邊笑還一邊向李輔臣笑道:“南王殿下,您果然是言而有信之王,下官佩服!”說著他就一指身後的南昌雄城,笑著道,“大明朱文正所築的南昌雄城,現在就全都交給您了城內還有江西巡撫撫標兩千,守城營八百,團練三千二百,還有可以供全城軍民吃上六個月的糧食,全都移交給王爺您了!”
還別說,這筆五十萬兩的“拆遷補償金”還是很值的。光是南昌城內的存糧就值五十萬了.還有六千守軍,估計武器裝備也值不少了。
李輔臣也滿意地笑了笑,然後對蔡毓榮道:“仁庵,你能在南昌堅持到如今,也算對得起康熙的信任了,而且伱還收了五十萬兩這說明康熙在你心中還是值倆錢的!”
李輔臣的言語多少有點嘲諷的意思,但是蔡毓榮那也是當過總督的人物,自有宰相氣度,壓根不在乎還笑著連連點頭——能把對康熙的忠心賣出五十萬兩銀子,他這也算是大清叛臣當中的第一忠了吧?康熙知道了也會感到欣慰的。
李輔臣看見蔡毓榮皮挺厚,也覺得這人不錯,笑著點點頭:“那我就安排我家老三領兵護著你去廣州吧!
對了,沿途還有不少城池,也許會有個把不開眼的”
蔡毓榮拍了拍胸脯,笑道:“包在小弟身上.小弟可是當過湖廣總督的,還是正白旗漢軍出身,康王還封了我一個江西巡撫,是那些人的上司,我都投降了,他們還繃著幹嘛呀?
一個個都是借了一屁股京債上任的,現在投降了大明,京債至少可以免了,有什麼不划算的?”
這個蔡毓榮分析得倒是挺好的,他深受大清國恩的,現在都收了李輔臣五十萬兩把忠心賣了,底下那幫知府、知縣還挺著幹嘛?
忠大清?
他們不過是些“臨時官”,忠個屁!
至於為了買官欠下的京債.是不是可免,得看欠誰的?如果債主是瑞銀行,那他們就別想免了。這個契約精神必須得有啊!大清朝時候欠得債,反清復明了就不還了?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反清復明又不是他們幹成的。
他們欠得債,自會有瑞銀行接管的!
當然了,這個真相,李輔臣是不會和蔡毓榮說的,江西官場上現在大概也沒人知道知道了,也許就不投降了!
想到這裡,李輔臣就回頭對皺著眉頭,似乎有點憂心忡忡的李來順道:“忠王,咱們進城吧.武昌那邊你別擔心,有吾兒英王的錦囊妙計,吳三桂即便來了也是死路一條!”
李來順點了點頭,道:“有英王妙計,吳逆自然不會得逞。南王,咱們接下去怎麼辦?”
李輔臣笑道:“當然是先入南昌府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