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則道:“二位王爺,劉北王這一次功勞頗大,一定要妥善安撫。如果不能讓北王染指中樞,那麼地盤上一定不能讓他吃虧。”
說著話,他的眉頭已經有點擰巴起來了。
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地盤怎麼分?安徽的江北部分是淮西紅巾的來源地,必須得由朝廷直轄,要不然淮西紅巾不成藩軍了?而江蘇的揚州、淮安、通州等州府,又是陳永華依靠的淮揚團練的老家,也不可能分給劉進忠。而應天府又是應天團練的根本,同時也是大明的京師,當然不能讓劉進忠染指。
至於鎮江、常州、蘇州、松江、太倉等州府,又是蘇南魚米之鄉.那是絕對不可能分給劉進忠的!
這樣劉進忠就只有徐州、海州兩個州府,他不是虧大了?
“等北王回來以後,再好好商量吧,”李中山思索著說,“如果劉北王願意進兵浙江,我們可以暫時把浙江分給他當藩地。”
現在耿精忠還沒徹底完蛋,李中山估計他會往浙江跑,而劉進忠的這一波追擊,追到蘇州、松江也差不多了,不大可能一路追擊到浙江,更不可能把浙江全部都拿下。
所以大明的形勢雖然不錯,但依舊沒有一統江南,紙面上的地盤甚至比南京之戰前還小一點。
之前一直沒說話的李輔臣這時候也皺起眉頭道:“要打的地盤的確還有許多安慶還差一口氣兒才能拿下,現在太平、池州、徽州、寧國、廣德這五個州府大概又要變成賊境,浙江全省再加上福建的東部大概也得丟過完年可有的好打了!如果劉北王再鬧起來.”
如果劉進忠對於李中山的安排不滿,那這樂子就大了!大明朝真的就“一夜回到龍鳳年”了——如果不算被隔斷的兩廣和部分福建,差不多就是朱元璋當韓宋江南行省平章政事時候的地盤。
“不能讓他鬧起來!”李中山斟酌著道,“回頭我派個使者去劉進忠軍中和他好好說說。”
李輔臣道:“派周培公或姚啟聖吧,他倆都有一張巧嘴。”
周培公和姚啟聖現在都在安慶城外,其中周培公是李中山的軍師,姚啟聖是李輔臣的軍師,他倆回南京前都把前線的軍隊交給了這倆軍師指揮,繼續圍困安慶。
“他倆不能動,”李中山搖搖頭,“安慶守將莽依圖挺難對付的,得讓周培公、姚啟聖好好看著!而且他倆也很難說服劉進忠。要穩住劉進忠,只有請舜水先生出馬。”
“朱舜水?”陳永華一愣,“這位老先生也不是特別能說啊,而且他也不見得願意替你當說客。”
他和朱舜水挺熟的,因為朱舜水這些年都在日本流亡,是鄭經派人去請回來的,所以他屬於陳永華、鄭經一派的學者,主張和“四先生”是有所不同的。
四先生雖然都贊成設立方鎮,但他們同時也主張維持中央集權,而且他們都不是很“封建”,而是傾向於國人政治.這可是很進步的,進步的都有點不知道怎麼搞?
而朱舜水在日本考察了政治,覺得日本國的藩幕封建有一定可取之處,可以做到不換皇上而易天下之主。這個挺適合現在的大明的,皇上還姓朱,但是不掌權,幕府將軍可以姓李——現在的大明朝中李家勢大,光是王爺就有仨,南王李輔臣,英王李中山,忠王李來順!這個李輔臣可是和李自成聯宗的,所以這仨“李王”都是一門眾啊!
所以在朱舜水心目中能當幕府將軍的只有李氏三王當中的一人。
另外,現在東西二王叛國了,能夠約束三個李王,就只剩下翼王鄭經和北王劉進忠所以這兩個王裂土地方,領袖群藩,才是平衡李氏,保衛大明的上策!
如果他們要和李氏爭中樞,那後果一定是被滅!
由於朱舜水是真心相信這一套藩幕體系的,所以由他出面,是最有說服力的。
而且朱舜水的名聲比周培公、姚啟聖好多了,朱舜水是公認的賢者君子,周培公、姚啟聖那是“毒士”,劉進忠能信他們才有鬼。他也什麼都不信,別說周培公、姚啟聖了,就是諸葛孔明覆生也沒用啊!萬一他再一衝動,把周培公和姚啟聖宰了,那李家父子可就虧大發了。
想到這裡,李中山就笑著對陳永華道:“復甫,你和翼王、舜水先生是一體的,你也寫封親筆信給舜水先生一起帶給劉北王,告訴他,我們李家爭定中樞大權了也不會給他在兩江地面上增加土地,他去浙江發展是最好的!翼王在福建,北王在浙江,互為犄角,一起制約李氏幕府!”
陳永華已經明白李中山的意思了,點點頭道:“如果是這樣那舜水先生倒是一定願意出面走這一遭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