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不是要臣教您歷史上那些奸惡之人的所作所為嗎?這個奸惡之徒不都是惟利是圖,反覆難養的嗎?用得著某人時,那就至愛親朋,哪怕不是一個阿瑪養的,也可以磕頭拜把子,如果年紀相差大一點,還可以收為義子,拜為義父。等利用完了,自然可以翻臉不認人”
李光地這就開始教壞康麻子了,康麻子是學霸,而且本性也不好,要不然小小年紀怎麼就想要謀害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多數派領袖鰲拜?學壞當然容易了!
“認義父”康熙品了品,回頭問李光地,“光地,你的意思是朕還可以認吳應熊當義父?”
“皇上聖明!”李光地笑道,“您如果先承諾放歸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兩個幼子(他們在北京),再認吳應熊為義父那就是吳應熊的兒皇帝,吳三桂的孫皇帝了。只要再許以關中土地,就一定可以得到吳三桂和吳應熊的幫助,起兵討賊便有把握了!”
“這這朕不就成了石敬瑭第二了?”
“皇上聖明,臣所獻之計正是敬瑭割地借師之計!”
康熙眉頭大皺道:“李光地,你,你還真把自己當秦檜了?”
李光地正容道:“皇上,這秦檜.是宋高宗的忠臣啊!若無秦檜害岳飛,和北朝那岳飛莫須就是嶽寄奴了!到時候即便岳飛能氣吞萬里,恢復中原,直搗黃龍,又能怎樣?”
“可是,可是”康熙連連搖頭,“可是朕如果認吳應熊當了阿瑪,還割了關中之地,滿人會怎麼看朕?他們還會擁護朕當皇上嗎?”
“皇上差矣!”李光地道,“您要是不認吳應熊當義父,不割關中之地,您的皇上才當不下去.大清的江山才保不住啊!”
康熙看著李光地,眉頭深皺,心裡頭直嘀咕:我還非認個野爹才行嗎?我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打敗各路逆賊?
“皇上,您不讓出關中之地,那吳三桂就沒辦法當皇帝關中自古帝王家,吳三桂有了關中就能效法漢唐,自立為帝了!否則他的皇帝怎麼當?在襄陽當皇帝嗎?一看就不長久嘛!
而吳三桂一旦當了皇帝,那他和朱三太子可就不是君臣而是仇寇了!這天下,也就真正成了三分!否則,吳三桂全力攻打關中,朱三太子努力吞併山東,他們兩家聯手打我們大清一家.大清以一敵二,怎麼能打得過?”
康熙想了又想,心裡頭也知道李光地說得沒錯。
本來他的守長安、制三桂之策是挺成功的,可以把吳三桂牢牢鉗制在西部慢慢消耗,可萬沒想到吳應熊突然發力,來了個熊震華夏,同時李自成又詐屍復起,把整個湖廣的局都攪壞了。而為了遏制吳應熊、李自成,清朝又不得不抽調江南、江北的軍隊去支援上游,甚至還調了心懷叵測的福建藩王耿精忠的兵,以至於南方的全域性都近乎崩壞。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再死釘在西安和吳三桂拼消耗完全就是在耗死自己、耗死大清了——因為吳三桂不大可能放著吃了一半的陝甘不繼續吃完就掉頭和東面的大明火併。
他之前和李自成火併是因為雙方的積怨太深,再加上兩家的地盤攪和在一起,很難進行防禦,襄陽隨時有可能被李自成偷襲,所以吳三桂這個老惡人乾脆來個“寧教我負李自成,莫教李自成負我”。
但是吳三桂的大本營距離南京還很遠,吳明當中還夾著一個不知道算哪頭的李自成,讓吳三桂放棄吃了一半的陝甘去打明朝明顯是不可能的.而且吳三桂只要吃不下關中,那他好不容易打下的陝甘地盤就沒辦法形成了一個緊密的防線,就必須留下大量的軍隊才能固守。
所以對吳三桂而言,吃掉關中再圖其他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皇上,”李光地看到康熙不言語,就知道這個小皇帝已經動搖了,於是就再加把勁兒勸道:“您這些日子好不容易攢出的四萬大軍是您唯一的一副身家.而吳三桂可以投入關中的軍隊有十到十五萬!”
吳三桂有四大主力,分別由他自己、吳應麒、吳應熊、吳國貴率領,分佈在湖北、陝甘、河南、湖南,每支主力都是十個衛將近五萬人。
如果吳三桂真的決心要拿下關中,最多可以調動四大主力中的三支進入關中,到時候就是十五萬打四萬.康熙死路一條!
“可是朕賣國求援,認賊作父.八旗子弟會把朕當成什麼?他們還會支援朕當皇帝嗎?”康熙低聲道,“而且朕還害死了吳應熊的長子.”
“皇上,”李光地陰笑道,“北京的八旗子弟未必支援您,但是西安的八旗子弟和您是一條船上的!您如果被攝政王所敗,他們這些人能有好果子吃?攝政王手下也有許多餓狼等著吃肉!
況且,您得到了吳三桂的支援,戰勝攝政王的把握就很大了西安的八旗子弟不跟著您打回北京去享福,難道還想和吳三桂的大軍拼命?
至於區區殺子之仇.皇上,您覺得現在的吳應熊會在乎嗎?他背後也站著一個虎視眈眈的兄弟啊!如果西安被這個兄弟奪取,那他的世子之位還能保住嗎?”
康熙看了眼李光地,嘆了口氣,心想:你果然是朕的秦檜啊可朕偏偏就需要你這個秦檜!
“也罷!”康熙咬咬牙,“李光地,那就辛苦你一下,走一趟南陽去見吳應熊,和他說說朕打算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事情!”
李光地趕緊撩起官袍下拜:“皇上,臣必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