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活呂布的話!”明珠咬咬牙,“可是他這樣朝秦暮楚的,就不怕誰得了天下都容不得他?”
“嘿嘿,”王忠孝搖搖頭,“後漢三國,前後九十六載亂世,最後才歸於一統.老師難道覺得大清還有能力在區區數年之間弭平西吳、東耿、中李?”
明珠無話可說。
王忠孝又道:“老師,學生和您說實話吧.現在學生最擔心的,就是皇上被東耿、中李分散了太多的力量,最後為西吳所乘!
現在西吳的形勢,差不多就是諸葛孔明為劉皇叔所規劃的《隆中對》中最理想的形勢啊!如今吳三桂已經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就差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了!”
明珠眉頭緊鎖,低聲說:“可是大清也不能失去江南財賦之地!”
王忠孝說:“所以皇上才應該藉著參加復明的名義,遣使江南,和大明這邊的人好好合計一下.”
“合計什麼?”明珠一愣。
“當然是合計怎麼明清互保了!”王忠孝提出了一個頗為驚人的提議。
“什麼?明清明清互保?保什麼?”明珠大吃一驚。
“當然是保證這個亂世能夠持續下去了!”王忠孝淡淡地說,“老師,我想皇上現在也不指望用短短數年就平吳滅李吧?”
明珠心道:康熙肯定想!怎麼會不想?可惜他做不到啊!
王忠孝看見明珠陷入了思索,就知道自己的言語已經打動了明珠看來東耿(朱)、西吳、南王、北康、中闖王的格局,還是有望形成並且維持下去的。
現在西吳、北康的盤子都比較穩,中闖王和南王都還湊合,唯有東耿(朱)的局面不行,還需要時間猥瑣發育,可不能讓什麼江南、江北、江西、江東大營一起圍上來。
真要一擁而上,南京這盤勢力很有可能會被清軍打崩!
而南京一崩,王忠孝可就很難摸著大明的大義名分,就只能和李自成一起搞“闖王十八子”了。混闖營倒也不是不行,但李自成也不是省油的燈!
相比之下,還是朱三太子好控制。
這個時候不知道誰忽然喊了一嗓子:“起風了!”
王忠孝停止了勸說,朝老師拱拱手,“老師,西北風果然起來了.您趕緊登船吧!如果一帆風順,今晚上就能到揚州了!”
說著話,他又摸出了兩沓銀票遞給明珠:“老師,這些都是瑞銀堂的票子,一半是給您的川資,還有一半勞您交給我的多師父。”
“交給多隆?”明珠問,“他在揚州?”
“在揚州呢!”王忠孝點點頭,“已經革職查辦了現在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
明珠也不客氣,伸手就接過了兩沓銀票,道:“為師現在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要不然倒是可以替多隆說兩句話。”
王忠孝說:“老師,您千萬別這麼說皇上還是用得著您的!只要皇上覺得吳三桂的威脅遠遠大過朱三太子,他就用得著您!”
明珠點了點頭,心想:就衝這個,我也得讓皇上知道吳三桂的危險!
荊州,沙市口。
西北風中,細雨夾著小雪一起紛紛揚揚飄落下來了。一片雨夾雪當中,垂頭喪氣的荊州旗軍正扶老攜幼,默默上船。荊州城的漢人百姓們,也冒著雨雪和刺骨的寒風,在沙市口碼頭附近捧著米酒面餅在.等著迎闖王!
裝著五千闖軍的戰船,現在就在長江南岸附近泊著,就等八旗兵和家眷都離開,他們便會登上沙市口,然後去接管荊州城。
荊州的老百姓就是等著迎接他們的!
這邊剛送完大清,回頭就迎闖王,你看看,銜接得多好?
沙市口的碼頭上,兩個袍褂俱全的大官正信步而走,經過每一處,都有八旗官兵打千行禮。這兩個大官,一個穿著大清親王的袍服,正是安親王嶽樂。而另一個則穿著李闖政權的青袍,頭上則是一頂遮擋風雪的風帽,正是黃植生。
“黃臬臺,你是李闖的人,搭乘本王的船去南京參加復明大會,這合適嗎?”嶽樂忽然開口問了個黃植生一個關於“上誰的船”的問題。
原來黃植生向嶽樂提出,要搭他的便船去南京參加復明大會——搭乘清朝王爺的船去南京參加一個反清復明的會議!
這事兒能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