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黃成坐在一起閒聊。
主要是黃成在介紹自己的未來事業架構。
只有對一個人足夠放心,才會侃侃而談,將自己的野心完全暴露出來。
“我決定進軍人工智慧領域,之前便認識幾家做智慧家居的工廠。自己出資一部分,再找了幾個關係不錯的朋友,迅速搭建了一個企業。”
黃成認識的人脈很廣。
如果進軍房地產或者網際網路這些當下炙手可熱的市場,雖然可以迅速賺一筆,但他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態度早已超出了這個層次。
黃成要打造一個擁有前瞻性的企業。
“智慧家居在極短時間內會覆蓋每個家庭,會說話的音箱,會自動控制溫度的空調,可以遠在千里之外,操控家裡的冰箱、洗衣機,乃至掃地機器人。”
喬智是一個年輕人,自然對這方面也頗為感興趣。
“我在考慮一個問題,以後機器都智慧化了。比如電飯煲、灶具都有智慧功能,只要設定一下就會烹製出美食,到時候廚師行業會不會被顛覆?”
黃成似笑非笑。
問出了一個刁鑽的問題。
“除了我這兒之外,你到其他餐館或者酒樓,能每天堅持吃同樣口味的食物多久。一週,一個月,或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半年或者一年,能夠堅持嗎?”
喬智反駁道。
“既然是智慧系統,可以隨時改變口味,一個系統可以儲存幾千道菜肯定沒問題。”黃成繼續分析道。
黃成的觀點,對所有廚師而言,無疑是挑戰。
“西方廚師或許可以被取代,但中餐很難。華夏菜系琳琅滿目,有川菜、粵菜、魯菜等等,烹調方式也包含了炒、煮、蒸、炸、燉等方式,此外中餐美食夾帶著大量文化、人性因素。”喬智辯解道。
黃成笑著說道:“高階的廚房機器人,已經擁有一定的智慧,利用攝像頭捕捉‘人類特級廚師’的操作,並進行取樣以及效仿,從而實現精確的烹飪過程、最典型的烹飪,比如在30分鐘內做出一道蟹肉濃湯或者水煮魚。”
黃成對這個專案,聊得已經足夠深入。
喬智也考慮過這個問題,耐心解釋道:“AI廚房機器人可以深度模仿人類的動作以及所用的配料、溫度、火候等,但卻很難連同文化一起傳承,餐飲文化不是靜止的,需要廚師伴隨著時代變化,社會變動,甚至經濟起伏,不斷做出調整。”
“打個簡單比方,前段時間豬肉比較貴,廚師會考慮如何用烹飪技巧,用少量的豬肉,也能做出讓客戶滿意的菜餚。機器人的系統設定好,沒有辦法考慮細節。”
黃成摸著下巴,沉吟許久,“你說的也有點道理。不過,從我瞭解的渠道,已經有一些公司準備用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一切,包括烹飪。”
喬智淡淡一笑,“很多機械性的工作,是可以用人工智慧取代。但餐飲行業,我覺得只會隨著社會進步,變得更加多樣性。”
黃成錯愕,“第一次看到你如此較真,你是一個真正熱愛美食的人。”
“不熱愛,如何投入?”喬智道。
儘管喬智覺得人工智慧無法取代廚師職業,但很多企業已經開始研發。
科技發展的速度是不可測的。
指不定哪一天會席捲餐飲行業。
但黃成堅信一點,即使餐飲人工智慧真的到來,也無法取代喬智的食堂。
即使採集技術再厲害,恐怕也無法將喬智精通的菜譜學到手。
所以人工智慧會取代日常烹飪,但不會改變擁有一定技術含量廚師的餐館。
反而會促進廚師行業更加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