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西沉,餘霞成綺。
皇家瓊林苑內,江南貢來的名花得匠人精心培育,夕陽下愈見絢麗。
近酉時光景,前來赴宴的臣工與新科進士少有安坐席上者,多散於苑中吟詩賞花,以文會友。
歷來瓊林盛宴,乃是士子無上榮光,更是朝廷新舊官員彼此相熟的好時機。
右首席位,內閣首輔陳禎不緊不慢地啜飲清茶,紫袍上所繡仙鶴繞於祥雲間,神態畢現。
新入朝計程車子們腳下猶疑,文臣之首,以他們的身份難得有機會拜見。
況且首輔在朝三十餘載,一路輔佐陛下登基,深受帝王倚重信賴。全盛之時,閣臣五人有三位皆出自陳府門下,道一句權傾朝野不為過。
然而……
難題擺在眼前,士子中央,今歲的探花郎林晉心思最是活絡。他登科時年歲不過二十有二,尤其立在不惑之年的狀元與榜眼旁,更是難掩春風得意之神采。
他邀上七八位同年的進士一同拜見首輔,既不諂媚熱切,又全然不失禮數。
陳禎泰然受了晚輩的禮,瓊林宴歲歲如此,這些新科士子存的心思也都分明。
瞧其中有幾位年輕的面孔,他輕撥茶盞,隨意提點幾句,又道:“長瑾還未至?”
首輔大人問話,立時便有人接上:“戶部近來事務冗雜,許是因公務耽擱了。”
林晉已退遠幾步,聞言知曉首輔口中提到的人便是元和二十九年的榜眼,容硯,容長瑾。
雖未謀面,但同為登科的進士,在場諸人對容長瑾的名號多有耳聞。他十六歲問鼎一甲,在朝為官三載,已官拜五品戶部郎中。說來那年的狀元頗有些爭議,容長瑾與李狀元的文章各有千秋,主考官難以判定。是因太子殿下道容長瑾的文章雖則出彩,但欠濟世之心,故而定其屈居榜眼。
而林晉知道容長瑾,還因一小段插曲。白日裡打馬遊街時,本是春風得意的熱鬧,他偶然聽得街旁女郎言語:“……探花郎的樣貌也好,只是遠不及容郎。”
少年得志,探花郎早便習慣周遭讚賞言語,在官員間談吐往來漸有遊刃有餘之感。
女郎們的幾句笑語夾在春風中,試問她們談及的容郎,除了容長瑾,還能有何人?
他倒是真想會會這位朝中青年才俊。同在朝為官,日後打照面的地方不會少。
天邊晚霞燦爛,天色漸晚,席上已坐滿近半數賓客。
瓊林苑中燈火漸次亮起,喧囂與熱鬧之中,未有刻意的通傳。
只是當那著一襲緋紅官袍的年輕公子自階下徐步而來時,驚鴻一瞥,竟叫看客再挪不開目光。
落霞的餘暉鍍於他身畔,來人容顏之盛,幾乎立時成為苑中景緻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連他眉眼間淡淡的一抹疲色,都添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清雋雅緻。
周遭彷彿靜了一剎,直到年輕的郎君開口。
“老師。”容璇拱手一禮,行雲流水般從容。
這一語,才叫周圍士子如夢初醒似的。
聽聞那年放榜,容長瑾甫一上街,雨點般的香囊、花枝全部向他拋去,羨煞旁人。與他同登科的探花郎亦是俊俏公子,家世更是不俗,竟生生地成了陪襯。
如今見到這位容郎君本尊,方知曉傳言非虛。如玉一般精緻的容顏,驚鴻一面,便能叫人念念不忘多年。且容長瑾這一份漂亮,並非山間明月般高不可攀,而像是染了俗塵,融於富貴錦繡中。
林晉暗自揣測,素日在朝為官,這副樣貌至多是錦上添花,還需憑真才實學。
晚風輕輕吹動墨髮,容璇自然不知道一面之緣的探花郎心中所慮。
首輔開口:“今日瓊林宴,陛下亦有言在先,不必太過拘束。你們年輕一輩且好生賀一賀。”
“老師說得是。”
容璇唇畔含了兩分笑意,明白恩師的意思。
單那一抹笑,讓原本就瑰麗的容顏愈發有奪魂攝魄之感。
陳禎笑著搖頭,無怪乎眼高於頂的長女都動過心思,倒也無傷大雅。
拜見過恩師,容璇回到自己席間。
今日的瓊林宴禮部有心安排座次,前二甲的進士皆相鄰。
拋開首輔門生的名號,容璇乃正統科舉出身,在讀書人中本該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