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劉老和楚夢瑤卻馬上反應過來,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我又輸了。”楚夢瑤有點失神地說道。
劉老也一臉複雜地看著胡楊,心裡感嘆,這個年輕人如此被看好,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是清朝仿的,那是什麼時候仿的?”徐宏問道。
胡楊笑了笑:“明朝仿的,而且,它同樣是永樂年間生產出來的產品。不過,兩者來自不同的窯口。
剛才說過,景德鎮燒出這種翠青釉之後,官方就不再跟龍泉窯訂購青釉瓷器。那麼,如果是你經營龍泉窯,你會怎麼做?不去研發這種產品嗎?”
大家一聽,頓時全都明白了。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一切就說得通了。龍泉窯不甘心自己的官方訂單被奪走,於是也下足功夫去搞翠青釉,畢竟龍泉窯的青釉瓷器是有底蘊的,要模仿的話,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終究還是比景德鎮差了一點。
即便如此,這一件龍泉窯出品的翠青釉,放在今天,依舊是一件難得的寶貝,價值超過六百萬,不是什麼稀奇事。
“小胡說得沒錯!我和小楚都大意了,沒有想到這個可能性,終究還是輸了一籌。”劉老非但沒有不堪,反而挺欣慰的。
或許,在他看來,這是古玩行後繼有人的好事,又怎麼會不堪?
而且,因為胡楊的發現,也讓他們避免了損失。要知道,這件龍泉窯的永樂翠青釉蓋罐拍賣的話,一千萬上下是不成問題的。
如果按照原來的鑑定拍賣,頂了天就是五六百萬,差了幾近一半的價格,好幾百萬的損失,不是小數目。
那麼,不管怎麼樣,對胡楊還是要有點感激之意吧?
想到這,劉老取出一件九十度折曲的摺尺,送給胡楊:“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不要推辭,不是小胡你的話,我這裡的損失更大。”
胡楊想了想,還是收下:“那我就替我的朋友感謝劉老饋贈了。”
說完,又跟直播間的觀眾們說道:“劉老這一件印規,也叫印矩,價值不凡,大概值四五十萬的樣子。一會,我也一同送給大家,就看你們誰運氣好。”
如此一來,原本一個名額,現在變成了兩個名額,增加了中獎機率,令直播間那些觀眾們振奮不已。
四五十萬,這相當於買彩票中大獎了呀!
透過胡哥的介紹,大家才瞭解到,摺尺一樣的東西,叫印規。
印規初時很簡單,專門的金石字畫店鋪中有售,依然是楠木或紅木製作的“L“字形印規,長不過10厘米,厚一般在5毫米左右。但印規一進入文人之手,就由工具上升為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