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胡楊搖頭:“這不是什麼印泥,是古代的化妝品——胭脂!”
大家聽後一愣,萬萬沒想到是這種結果。
胭脂就算沒有用過,但也在電視劇裡看過,確實跟眼前的差不多。
說到打扮,中國婦女打扮的時候,其他國家的女人還在玩泥巴。早在漢代,中國婦女就有了化妝品,胭脂是其中的代表。
唐代以後,儘管婦女的妝飾風俗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紅妝的習俗始終不衰。
“胭脂?還能用嗎?”
“那玩意不會過期嗎?還值錢?”
……
“怎麼看它是胭脂?”華仔好奇道。
“看材料,印泥的紅色是硃砂,胭脂的紅色往往是花朵中的紅色素,是最大的區別。”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豔的胭脂。
“至於這些胭脂能不能用,我也不知道,我看上的也不是胭脂,而是這個瓷盒。”
此話一出,大家再次瞪眼,紛紛將目光轉移到那瓷盒上面。一個巴掌還要小的圓形盒子,蓋子有一株梅花圖案。
如此看來,剛才那攤主不是有眼無珠嗎?早知道賣盒子更好啦!說什麼印泥?
“這才是粉彩瓷,可惜不是清朝的,而是民國時期的物件,應該是袁世凱時期的。”
袁世凱粉彩瓷器,採用瓷石作胎,模具成型,材質單一,稀薄透光。可這個時候的瓷器已完全失去了古陶瓷胎體的內部活力,完全依賴顏料和技法,猶如在屍體上化妝,沒有了整體的生命的活性。
“怎麼知道是袁世凱時候的東西?”華仔很想知道是怎麼判斷的。
胡楊翻轉瓷盒,底部有“洪憲”二字。
“洪憲是袁世凱稱帝的年號,所以這個時期的瓷器,都叫洪憲瓷。這個時候的瓷器,質量下降很多,少了活力。”
“值錢嗎?”直播間有觀眾詢問。
似乎大家都比較關心價格,胡楊也能理解,古玩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值錢。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追求財富,有這種表現也屬於正常。
“洪憲瓷以前不值錢,雖然做得精美,可在古瓷愛好者眼中,它少了點靈氣。不過,近年來受到追捧,因為數量稀少,所以還算珍貴,有些甚至是稀世珍品。我手上的這一件,屬於小物件,不過看到這款識,大家都應該清楚這是官窯,而且儲存非常完好,十萬八萬應該是有人要的。”
不過,洪憲瓷裡面,最珍貴的還是紅色篆書“居仁堂制“和“居仁堂“這兩款瓷器,古玩商人郭世五監製燒製的,每一套都是價值連城。
大家則是驚呆,剛剛才賺了五萬,這又是十萬八萬,要不要這麼打擊人?
早聽說這行暴利,今天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華仔兩眼放光,更加急切起來,這種抱大腿的機會可不是隨時都有,錯過今天,誰會帶著他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