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中原各國蔑稱為蠻夷之國。
昔年楚國曆代先君刀耕火種,篳路藍縷,使得最開始只能在晚上偷鄰國牛祭祀的小國,一路強盛到不遜色於中原各國的強國。
但楚國國君只是一個子爵,和蘇國的爵位一樣,但楚國實力已經不遜色於晉齊,自然不滿足於區區子爵之位。
於是楚國國君年年派人入鎬京請周天子封侯國,但周天子一概不準,最後楚國國君熊渠直接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旋即熊渠封三個兒子為王,那個時候還沒有發生幽王被申戎攻殺的事件,周天子威望仍在,楚國就敢自稱為王,乃是周朝第一個僭越王號的諸侯。
不過那時候周厲王在位,厲王改革軍事,使得周朝軍力日益增強,熊渠害怕厲王討伐,又趕緊取消了兒子的王號,直到楚武王熊通開始,楚國君主徹底以王自居。
“真是有意思的制度,這下明白了楚國為什麼不怕被公卿、宗室篡位了。”
雖然天下諸侯名義上尊周天子,同為華夏諸侯,但每一個國家的體制和國策都完全不同。
而楚國也是少有的,從周王朝立國之初就建國,一直延續到被秦所滅的國家,國祚比起其他大部分諸侯國都長,也只有衛國能超過楚國。
晉朝先有曲沃代翼,小宗篡大宗,後有三家分晉,公卿亂國,齊也有田氏代齊,就連秦國,要不是秦穆公臨死之前把大臣全帶走了,也不好說那些大臣的家族會不會趁著秦國四代亂政的時候攫取權力。
但唯有楚國,即便是內亂,也一直都是王室父子、手足相殘,從未發生過貴族篡位的事件,這便是因為楚國的制度。
楚國的國策之一,便是從楚武王開始制定的,楚王有絕對的權力可以任命與罷免令尹(宰相),只要楚王願意,他可以任命一個奴隸為楚相。
而且國內貴族封君大多是被滅國家曾經的國君,楚國很講究,滅了你的國家之後,只取消你的宗廟,把你從諸侯降級為公卿,你仍舊還是貴族。
這樣一來,瓦解小國的抵抗之心。
但最精妙也是最歹毒的一點,還是敗軍之將死,在楚國不用防備武將,不管之前打勝過幾次,只要敗一次就要死,所以楚國的將軍成長不起來,他們沒有敗的資格。
這種種國策相輔相成,讓楚王的位置固若金湯,外人和宗室都沒有資格染指楚王的位置,由一系傳承千秋萬代。
“可是,這樣的策略只能保證下限,無法保證上限啊!”
蘇凱搖頭:“難怪楚國國力強盛,但是面對晉國輸多勝少,晉國的國策上限高,但是沒有下限,楚國這是把所有的點都加在保住王位上了吧!”
“但是值此大爭之世,變則強,不變則亡,家裡的王位傳至千秋萬代有什麼用,外國變革強大,直接平推。”
蘇凱看了幾眼,就已經察覺到了楚國制度上的很多缺點。
比如滅國而封君的制度,一定會導致這些封君消極對待楚王的徵召,更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是楚國。
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君,再加上楚國本身的貴族,這些人抱團起來,任何人想要改革,都會觸動他們的利益,一定是爛泥纏身。
變又沒法變,改又改不了,楚國的國力鼎盛,也只是恢復到春秋時期,沒辦法適應戰爭規模更加激烈的戰國。
蘇凱離開了楚國國都,他覺得這個地方沒什麼可學的。
蘇凱橫穿楚國境內,直到在雲夢澤遇到了第一個大賢,也是被後世稱之為‘子’的聖賢。
鬼谷子,王詡。
倒不是蘇凱有意尋找,誰不知道鬼谷先生神龍見首不見尾,精通百家學說,有經天緯地之才,若是對方有意躲著,任誰也找不到。
不過他倒是沒有躲著蘇凱,蘇凱在雲夢澤摸魚的時候,正好就碰到了同樣也在釣魚的鬼谷子。
“沒想到傳說中的術之源頭,術之祖居然如此年輕。”
見蘇凱沉浸在摸魚中無法自拔,鬼谷子倒是先開口說話了:“蘇子來訪,有何貴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