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朱元璋北伐出征,前往陝西準備進攻北元。
此時的洪武朝邊境並不太平。
除了雲南、陝西、河北、遼東四個方向的敵人以外,山東、福建、浙江也有很大的邊患問題。
雲南陝西河北遼東不說。
那麼作為中原腹地的山東福建浙江的敵人是誰呢?
倭寇!
從元朝中後期開始,寇患就已經很嚴重,他們最先開始入侵高麗,高麗無力抵擋,被迫把漕運改為陸運。
接著他們在洪武二年就大規模入侵大明山東、蘇州、淮安等地。
在洪武三年又發生倭寇侵山東沿海,接著轉掠浙江明、臺、溫諸州,又入福建沿海郡縣搶掠。
這一系列事件逼得朱元璋下聖旨,令沿海的百姓準備刀子,來一個殺一個。
除此之外,寸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也是在這個時候施行。
所以眼下東南地區也不太平。
當然。
跟北元比起來,倭寇只能算是疥癬之疾,只能說噁心一下人,談不上心腹大患。
但對於朱標來說還是很麻煩。
因為他的新政策是打算明年開海禁,以目前的形式,怕是開不了。
因此按照朱標的意思,其實是先等朱元璋打完了北元,收復雲南之後,差不多明年槍械也造出來,再開始大力發展海軍。
海軍有了火器,對付倭寇就比較簡單了,到時候再下海,順便還能去一趟日本逛逛,報殺使者之仇。
對於朱標的想法,朱雲峰表示支援。
商品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革命,恰好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大明將出現一次糧食在極短時間內翻倍的情況。
糧食增多,社會上的閒雜人員也會增多。
這時要麼徵兵,要麼學羅斯福和元首,搞以工代賑,要麼就發展工商業,增加就業人口。
工商業發展了商品就得賣出去,那麼禁海就嚴重阻礙了商業發展。
因而趁著這個機會,不僅滅了倭寇,還能倒逼日本開國,讓日本的金銀銅礦大量流入進大明,進一步促進商業繁榮,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下午在洪武朝跟朱標談了談他新政的事情。
明天就要正式下達通政司發行,對於首次進行制度改革的朱標來說還是很緊張。
朱雲峰與他分析了得失,鼓勵了他的新政策都是積極向上的好政策,並指出一個重要情況。
那就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明初屬於權威政治。
在全國監管並不到位的情況下,朱元璋的政策往往都能執行到位,就在於此時的朱元璋威望實在是太高,下面的官員難以陽奉陰違。
而朱標的威望在這兩年也與日俱增,親自查辦胡惟庸案後更是如日中天。
又有浙東集團、淮南勳貴集團支援,故元官吏集團也是他一手提拔,淮南官員集團也隱隱向他靠攏。
可以說整個朝堂內外,從官員到武將到勳貴,無一不對朱標馬首是瞻。
要是這個時候趁著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朱標振臂一呼要造反,說不準還真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