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城的宅子不缺地方。
此前李世信在這住的時候,這個便宜侄子就給收拾了一間臥房,並且承諾不論什麼時候,這間房都給留著。
跟準備晚飯的孫連城和打了個招呼,李世信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內。
雖然一年的時間沒過來了,可是房間裡面的陳設還保持著此前拍攝《伶》的時候的狀態。
坐在被擦拭得一塵不染的書桌前,李世信難得的點了一支菸。
這一段時間,他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演員這一塊,很久都沒有自己做創作工作了。
雖然現在不是正兒八經的影視作品,但其實晚會也是一種創作藝術。
周楚等人制作出來的錄播方案,李世信不喜歡。
和他所有作品表現出來的風格一樣,他喜歡更加跌宕,更加具有侵略性的表現方式。
對於晚會,他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現在大多數衛視的晚會,甭管是什麼晚會,都圖一個穩妥。喜歡以收拾資料和觀眾群體分析來制定演播方案,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種技術的進步,但是李世信始終覺得,這是最愚蠢的表達方式。
資料是死的,是沒有感情的東西,但是文藝創作需要的是調動人類的情緒。
就比如一副畫,觀眾想看到的是作者表達出來的情緒和思想。你不能夠說觀眾喜歡紅色,我這就用一筆紅色,觀眾喜歡藍色我就用一筆藍色。觀眾喜歡黑色,我這再加一筆黑色。那成什麼了?
藝術也是有語言的,這種語言絕對不會是C++。
太過迷信於技術,好好的晚會硬生生弄成了鬥手那種大資料推薦的形式,觀眾不吐槽你吐槽誰?
人類本身就是一種擁有複雜情感的生物,大部分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就如同李世信的鬥手,最開始的時候他喜歡看一些衣衫襤褸的小姑娘跳舞沒錯。可是明明看一段時間後膩了,鬥手還在瘋狂的按照使用者習慣給他推搔首弄姿的小姐姐。
搞的李世信現在除了看鬥手後臺私信之外,基本上不用這個軟體了。
用死的東西去規劃活人的感官,這跟解放自我的時候用電動飛機杯有什麼區別?
莫得情感的東西,註定無法給到觀眾靈與肉雙層的刺激。
將案頭那一份中規中矩的方案看罷,李世信直接開啟了自己的膝上型電腦。
他需要加入一些,更具有刺激性的元素,以及......節目!
“京城衛視元宵晚會錄播方案。主旨,充分利用現代化舞臺,將傳統晚會元素,融合視覺技術,呈現文化饕餮盛宴。”
“開場主持人開幕環節延後,改為大型舞蹈開場。”
“開場節目,《裙雀》?不行.....太常規了。不如......《唐宮夜宴》!”
“原定第二個節目群星獻唱取消,改為京劇聯唱《同光十三絕》。演出內容不變,舞臺效果變更。應最大程度利用全息螢幕,提升視覺觀感。”
嫋嫋的煙霧之中,李世信一面唸叨著,一面在Word上寫下了新的晚會方案。
隨著那縷縷青煙,時間飛速流過。